0-3歲為發展遲緩兒黃金療育期 不少個案害怕被貼標籤而忽略

曹晏郡 陳信隆/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對於有發展遲緩兒的家庭來說,掌握0-3歲的黃金療育期十分重要。但伊甸基金會指出,除了資源不足的問題之外,有不少個案是因為觀念老舊,或者是害怕被貼標籤等外界因素,而忽略早期療育的重要性。

跟著媽媽在廣場遊玩,三歲的庭庭看起來活潑可愛,很難想像他出生時只有23週、500多公克;因為早產的關係,左腦受損,口腔和肢體功能異常,這三年以來,幾乎都在復健中度過。

庭庭媽媽表示,「像那個語言治療,有幫我們,有教我們做一些口腔的按摩,或者是一些口腔的刺激。因為他(庭庭)就是左腦傷,它有影響到他右側的神經,我們就是有配合治療師,我們就是會固定幫他拉筋。」

經由專業的教保人員協助,庭庭目前已經可以理解簡單的生活指令,還能發出簡單的語音,和大家互動。伊甸基金會指出,0-3歲是發展遲緩兒的黃金療育期,但除了資源不足之外,有不少個案是因為觀念等外界因素,而忽視早期療育的重要性。

伊甸基金會基隆服務中心早療組長劉家如說明,「蠻多家長,他們其實怕孩子被標籤化,就沒有辦法去接受這樣各個資源。如果比較接受孩子的狀況,他相對於,對於孩子的一個療育的部分,他也可以跟我們老師配合得很好。」

從事發展遲緩的早期療育服務超過28年的伊甸基金會,目前在全台有27個據點,平均每年協助超過2萬名發展遲緩兒和家庭。今年邀請歌手張震嶽和頑童MJ116創作了公益單曲,希望能提醒民眾注意早期療育的重要性,也希望社會各界,能給發展遲緩兒更多支持和包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