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師大公布骨質密度檢測 81%不合格

台師大教授吳忠信透過產學合作與數據分析,上午公布「全台民眾骨質危機解密地圖」。檢測2820位民眾發現,骨質密度檢測不合格比例高達81%,以地域差異分析,北部和中部民眾不合格比例為82%,南部民眾則為74%。
 
多年不見,台師大前校長黃生、美術系名譽教授陳景容聊起近況,80歲和86歲的兩人身體相當硬朗,一起接受首次的超音波骨質密度檢測,相較同齡長者都屬正常。

前台師大校長黃生說:「(記者:校長滿意自己的數據嗎?)我接受,我當然希望我像20歲一樣,骨頭還可以跳,現在不行了。」

台師大美術系名譽教授陳景容也表示,「就是那個瞬間的反應,奇怪,(我)保持得很好。」

超音波穿過腳跟骨,檢查骨質流失,這台70萬的儀器就被裝在中藥業者的公益車,3年來在台灣西部檢測2820位民眾。
 
台師大教授吳忠信依此數據分折,骨密不合格比例高達81%:北部和中部民眾不合格比例82%,南部民眾74%;70歲以上的長者,有九成三不合格。全體受檢女性裡,八成四不合格,50歲以上女性佔比更攀升至92%。

台師大生命科學院教授吳忠信解釋,「女孩子通常到了50歲以後,她是屬於更年期時代,更年期症狀的發生,這種更年期會造成就是她的骨質流失。這時候,如果你沒有適時的補充一些鈣質,或者是一些相關的科學中藥,其實她的這種骨鬆情況是蠻嚴重的。」

吳忠信表示,台灣民眾骨質不合格年齡在逐年下降,也不是老人專利;但如何儲存健康骨本?日常鈣質要補足,進行負重運動,老人家不適合激烈運動,走路慢步最為合適。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