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源:高鐵雲林土庫段 地層下陷6.6公分
王威雄 薛宜家 張國樑 / 雲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為了改善雲林地層下陷問題,2011年中央提出了改善方案,把兩千多口違法水井給填起來。原本希望每年的沉陷量可以控制在三到四公分,但雲林縣府顧問李鴻源表示,地層在去年的最大沉陷還有6.6公分,推測這和高鐵沿線的農地用水有關,指出中央推動的黃金廊道農業新方案,要輔導農業轉型,但節能、節水計畫卻沒有落實。
正值春耕,一早農民就來到田裡灌溉,剛插秧的水稻平均兩天就要放水一次,加上近期沒下雨,更得按時灌溉。
雲林農民提到,「現在剛插秧下去,幾乎每天都要開井水,不然你沒有水的話,它會乾掉就沒有用了。」
但農業用水持續影響著雲林地層問題,根據雲林縣政府監測,過去五年,地層最大下陷速率都還在5公分以上,從102年到103年間的6.1公分,到隔年土庫鎮的7.1公分,一直到去年上半年,最大下陷速率地點土庫鎮,最大下陷速率仍有6.6公分,

縣府顧問李鴻源憂慮將危及高鐵營運,直指地層下陷問題還是出在超用地下水,目前雲林縣農業用水已經有減量,但高鐵沿線的農業用水減量得靠中央協調配合。
雲林縣政府顧問李鴻源22日提到,「我們如何要控制,假如我的目標是雲林,我希望它在3年內在高鐵沿線一公里的地方,可以控制3公分的範圍,那我們要具體要做什麼。」
李鴻源點名,農委會在102年推出的「黃金廊道農業新方案」,並未落實,該方案包含彰化縣3 鄉鎮與雲林縣6鄉鎮,高鐵沿線3公里範圍內地層下陷區的農業用地為輔導對象,計畫節能節水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不過農委會回應,這個計畫是農業轉型,節水是附加功能 ,原意本來就不是解決高鐵沉陷;而水利署表示,中央正持續推動「雲彰地區地層下陷改善計畫」,近年地層下陷狀況已有改善,但不諱言也要看當年的天候狀況。
水利署發言人王藝峰說明,「這樣的一個下陷量,在未來經過農委會,還有我們相關單位努力之下,我們期待能夠改善;但是下陷的面積跟方式,它是屬於區域的均勻沉陷,對高鐵沿線的安全影響是比較有限的。」
水利署表示,去年下陷6.6公分是單點資料,還要釐清是否為乾旱,或是耕作面積擴大導致,但和交通部的跨部會議中皆已確認,目前的沉陷狀況對高鐵行車安全無虞,雲林縣政府則表示,希望中央能持續協高鐵沿線農地轉型,在兼顧農民利益和地層下陷間取得平衡點。
正值春耕,一早農民就來到田裡灌溉,剛插秧的水稻平均兩天就要放水一次,加上近期沒下雨,更得按時灌溉。
雲林農民提到,「現在剛插秧下去,幾乎每天都要開井水,不然你沒有水的話,它會乾掉就沒有用了。」
但農業用水持續影響著雲林地層問題,根據雲林縣政府監測,過去五年,地層最大下陷速率都還在5公分以上,從102年到103年間的6.1公分,到隔年土庫鎮的7.1公分,一直到去年上半年,最大下陷速率地點土庫鎮,最大下陷速率仍有6.6公分,

縣府顧問李鴻源憂慮將危及高鐵營運,直指地層下陷問題還是出在超用地下水,目前雲林縣農業用水已經有減量,但高鐵沿線的農業用水減量得靠中央協調配合。
雲林縣政府顧問李鴻源22日提到,「我們如何要控制,假如我的目標是雲林,我希望它在3年內在高鐵沿線一公里的地方,可以控制3公分的範圍,那我們要具體要做什麼。」
李鴻源點名,農委會在102年推出的「黃金廊道農業新方案」,並未落實,該方案包含彰化縣3 鄉鎮與雲林縣6鄉鎮,高鐵沿線3公里範圍內地層下陷區的農業用地為輔導對象,計畫節能節水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不過農委會回應,這個計畫是農業轉型,節水是附加功能 ,原意本來就不是解決高鐵沉陷;而水利署表示,中央正持續推動「雲彰地區地層下陷改善計畫」,近年地層下陷狀況已有改善,但不諱言也要看當年的天候狀況。
水利署發言人王藝峰說明,「這樣的一個下陷量,在未來經過農委會,還有我們相關單位努力之下,我們期待能夠改善;但是下陷的面積跟方式,它是屬於區域的均勻沉陷,對高鐵沿線的安全影響是比較有限的。」
水利署表示,去年下陷6.6公分是單點資料,還要釐清是否為乾旱,或是耕作面積擴大導致,但和交通部的跨部會議中皆已確認,目前的沉陷狀況對高鐵行車安全無虞,雲林縣政府則表示,希望中央能持續協高鐵沿線農地轉型,在兼顧農民利益和地層下陷間取得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