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微粒危生態 日環團籲制定限塑令
陳詩童 / 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乘風破浪,法國籍科學研究調查帆船「TARA號」從2003年開始,針對地球暖化帶給海洋影響,進行各種調查。這次調查太平洋海域變化中,「TARA號」著手調查塑膠微粒對海洋生態影響,發現汙染早已擴大到各處海洋,法籍TARA號海洋科研船秘書長杜爾布雷說,「污染比想像的更嚴重,因為人類的問題,流入海洋的塑膠一直存在著,雖然很讓人難過,但真的不管到哪都有塑膠垃圾,這是關乎全人類的問題,必須由大家一起解決。」
塑膠微粒是由一般保特瓶或是塑膠袋,經過海水長期沖蝕後,脆化分裂成細小、不到5公厘的碎片。這些碎片會吸附排入海水中的有害、致癌物質,又被魚類誤時,透過食物鏈,很可能會回到人體中。
香港日前就曾驗出,當地人最愛吃的魚類之一「烏頭」,有6成魚體內都有塑膠碎片。如今,日本學者也提出警告,日本週圍海域的塑膠微粒,比其他海域高上20倍,連從東京台場採取的砂石內,也含有大量微粒,很可能是日本本身製造的塑膠垃圾量多,加上隨著洋流,將東南亞的海上塑膠垃圾帶來所致,東京農工大學教授高田秀重說,「這份地圖是以顏色顯示出,在哪裡有多少的塑膠,塑膠微粒漂浮著,能看出日本周邊海域有大量塑膠微粒漂浮,而且跟全球其他海域相比,漂浮密度跟數量是20到30倍,這是最近研究數據中發現的。」
目前香港環保團體跟義工,也在南丫島發起淨灘活動,避免再度發生過去有海龜誤食,或遭塑膠微粒堵住呼吸道的慘況。而日本專家也認為,日本政府在限塑令上,並不積極,應借鏡其他國家做法,禁用塑膠袋或是付費使用,避免持續產生塑膠垃圾,貪圖一時方便、經濟效益,反而禍留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