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領海佈滿塑膠微粒 八掌溪出海口最多
林靜梅 吳嘉堡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去年進行「島航計畫」,調查全台海域、塑膠微粒的分佈情況,確認台灣領海佈滿塑膠微粒,其中量最多的地點在嘉義八掌溪出海口附近。
繞行台灣海域一圈,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在去年五月,執行「島航計畫」,在全台51個檢測點,打撈與蒐集海水表面的塑膠微粒,結果發現,嘉義八掌溪出海口附近,塑膠微粒最密集,每立方公尺有64.12個,其次是後勁溪出海口與基隆和平島。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研究員溫珮珍表示,「以八掌溪出海口這樣的密度來說的話,等於這個游泳池裡面,其實漂了13萬5千個以上的微塑膠,那我相信沒有人會想要在這樣的游泳池裡面游泳。但是其實我們海洋生物,就生活在這樣的海洋環境裡。」
黑潮推測八掌溪出現大量圓形塑膠粒,很可能是上游工廠沒有妥善處理造成。另外研究也發現,撈到的塑膠以「硬質塑膠」占比最高,西海岸達七到八成,來源可能是瓶蓋、寶特瓶等生活塑膠用品。
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邱文彥指出,「我們看到的可能還是冰山的一角,慢慢沉到海底下去。所以海底下的底棲生物也因此會受到塑膠微粒的這個汙染。」
但黑潮指出,塑膠微粒問題嚴重,甚至會透過食物鏈威脅人體健康,但政府的關注與投入的資源、遠遠不夠。
繞行台灣海域一圈,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在去年五月,執行「島航計畫」,在全台51個檢測點,打撈與蒐集海水表面的塑膠微粒,結果發現,嘉義八掌溪出海口附近,塑膠微粒最密集,每立方公尺有64.12個,其次是後勁溪出海口與基隆和平島。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研究員溫珮珍表示,「以八掌溪出海口這樣的密度來說的話,等於這個游泳池裡面,其實漂了13萬5千個以上的微塑膠,那我相信沒有人會想要在這樣的游泳池裡面游泳。但是其實我們海洋生物,就生活在這樣的海洋環境裡。」
黑潮推測八掌溪出現大量圓形塑膠粒,很可能是上游工廠沒有妥善處理造成。另外研究也發現,撈到的塑膠以「硬質塑膠」占比最高,西海岸達七到八成,來源可能是瓶蓋、寶特瓶等生活塑膠用品。
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邱文彥指出,「我們看到的可能還是冰山的一角,慢慢沉到海底下去。所以海底下的底棲生物也因此會受到塑膠微粒的這個汙染。」
但黑潮指出,塑膠微粒問題嚴重,甚至會透過食物鏈威脅人體健康,但政府的關注與投入的資源、遠遠不夠。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卉君表示,「微塑膠在海裡面,對海洋生物的影響、甚至對人類的影響,它並不一定會亞於空汙,只是我們現在還不知道而已。我們看到了很多的未知,所以我們覺得很著急的就是,這些未知必須要進一步找到答案。」
黑潮這次的島航計畫經費達五百多萬,辛苦募款才得以進行,而相對於海洋保育署今年度只編列一百萬元,進行海洋生物塑膠微粒調查,黑潮認為十分不足,呼籲政府要主動投入更長期的全面調查,才有可能找出污染成因,制定更有效的源頭管制政策。

黑潮這次的島航計畫經費達五百多萬,辛苦募款才得以進行,而相對於海洋保育署今年度只編列一百萬元,進行海洋生物塑膠微粒調查,黑潮認為十分不足,呼籲政府要主動投入更長期的全面調查,才有可能找出污染成因,制定更有效的源頭管制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