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測點採樣 了解塑膠微粒、海漂垃圾分布
王柔婷 孟昭權 / 高雄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為了解塑膠微粒與海漂垃圾的分佈狀況,海洋保育署與環保團體有最新的調查,發現海漂垃圾種類以保麗龍、塑膠及寶特瓶最多,也發現小琉球與曾文溪出海口海漂垃圾最多。
觀測人員搭船來到海上,用水面拖網在船隻慢慢行駛時撈海面的塑膠微粒,這是為了調查台灣西南海域塑膠微粒以及海漂垃圾的分布狀況,海洋保育署人員與黑潮文教基金會合作,選在6月1日號及11日調查,範圍最南到小琉球海域,最北到八掌溪出海口。
海委會海洋保育署副署長宋欣真表示,「其實海漂垃圾很多都是從陸源過來的,因此呢,就是我們民眾的生活習慣,其實就會影響到我們海洋的環境。」
這也是第一次有公部門參與海域塑膠微粒的調查,2天的時間內,完成12個觀測點採樣,總共航行160海浬,而觀測到的海漂垃圾,很多都是保麗龍。宋欣真說,「觀測的點,2天有66件,那以這個種類來講呢,其實就是保麗龍,其他的塑膠還有寶特瓶。」
為了逐步掌握全國海域海洋廢棄物現況,海保署除了與黑潮基金會合作,也委託海生館做海洋生物體內微塑膠研究等調查,希望逐步建立海洋廢棄物調查方法與基本資料。
觀測人員搭船來到海上,用水面拖網在船隻慢慢行駛時撈海面的塑膠微粒,這是為了調查台灣西南海域塑膠微粒以及海漂垃圾的分布狀況,海洋保育署人員與黑潮文教基金會合作,選在6月1日號及11日調查,範圍最南到小琉球海域,最北到八掌溪出海口。
海委會海洋保育署副署長宋欣真表示,「其實海漂垃圾很多都是從陸源過來的,因此呢,就是我們民眾的生活習慣,其實就會影響到我們海洋的環境。」
這也是第一次有公部門參與海域塑膠微粒的調查,2天的時間內,完成12個觀測點採樣,總共航行160海浬,而觀測到的海漂垃圾,很多都是保麗龍。宋欣真說,「觀測的點,2天有66件,那以這個種類來講呢,其實就是保麗龍,其他的塑膠還有寶特瓶。」
為了逐步掌握全國海域海洋廢棄物現況,海保署除了與黑潮基金會合作,也委託海生館做海洋生物體內微塑膠研究等調查,希望逐步建立海洋廢棄物調查方法與基本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