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勞工工時長 產業競爭力未必提升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勞基法去年通過修法,將法定工時降為單周40小時,但和世界各國相較,台灣勞工一年總工時、比OECD國家、最低的德國,多了將近三個月,而且台灣工時長,卻沒為產業、帶來同等的競爭力。
去年51勞動節前夕,勞工團體在立法院外,以雨傘排出數字40,要求將法定工時,從雙周84小時,降為單周40工時,勞團長久以來的抗爭,終於立法落實。
2015年OECD的資料顯示,台灣勞工年平均工時,約2103小時,僅次於墨西哥和韓國,與工時最低的德國1371小時、荷蘭1419小時相較,台灣勞工明顯過勞。
==世新大學社會學系 副教授 陳政亮==
我們大概多做人家2個月
我們經濟的競爭力
跟OECD國家比起來
有沒有比人家好嗎?
好像也沒有
曾旅居荷蘭和俄國莫斯科,為台灣品牌開彊闢土的業務代表胡秋萍說,歐洲人的工作態度和台灣人非常不同。
==科技業員工 胡秋萍==
國外他們的工時都會比較固定
也其實沒有什麼加班
工作同事他們時間到就下班
那可是不代表工作的壓力不存在
2003年就到荷蘭工作的Carol顏雅卉,10多年來,待過台商、荷蘭商,目前在美商公司上班,有了2個孩子後,為了多陪伴照顧孩子,她和先生都採彈性工時。
==旅居荷蘭台人 顏雅卉==
進荷商之前
剛好那時候我已經有小孩
我那時候
就有很明確跟公司告知
我要工作4天
然後現在就算是在美商
我也是工作4天
我先生他也是
每個星期是36小時
他就是每隔週休星期三
荷蘭的法定工時為40小時,但根據2014年荷蘭國家統計局的資料,荷蘭受雇人員的工作時數,每週平均為31.2 小時,因為荷蘭的工作時間調整法,立法保障彈性工時制,勞工可以自行調整或減少工時。
==旅居荷蘭台人 顏雅卉==
整個公司很多人
是工作4天或者是3天
所以對他們來講這是常態
==科技公司員工 胡秋萍==
台灣很多都還是用企業的力量
在跟競爭者對抗
所以企業將本求利的狀況下
他當然就是說會去壓榨勞工
勞工可能會想說 景氣這麼差
有個飯碗就不錯了
所以他就會忍耐
可是這種忍耐 都會是惡性循環
種種數據顯示,一個國家的經濟力與工時、休假沒有太大的關係,而勞工的權益,不管在歐洲、或是其它各國,也都是不斷抗爭、甚至罷工才爭取得到,台灣勞權意識剛剛抬頭,為迎向進步社會,台灣未來勢必將面臨更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