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很多食品,像是蛋糕、餅乾、油炸食品等等,都含有反式脂肪。而台灣將會從7月1號開始,要求包裝食品,在標示上必須標出反式脂肪的總含量。但有民間團體認為,只有標示,沒有禁用,不夠。
可口的糕餅、點心,很多大人小孩都喜歡。但是在品嚐美味同時,要小心可能把過多的反式脂肪吃下肚。
==兒福聯盟基金會研發處組長 邱靖惠==
(調查中)有7成的孩子
是經常吃這些零食
那有1成6已經達到了
天天吃的這樣子的境界
那他們最常吃的第一名
其實就是高熱量的餅乾
像大家可能很常見的
像洋芋片
那再來就是含糖飲料
特別是奶茶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 主任 許惠玉==
天然的反式脂肪
是對身體無慮的
所以不用擔心
那反過來如果是人工奶油
也許沒有反式脂肪
可能我們還是要限量去使用
反式脂肪攝取過多,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發生。但台灣現行的食品營養標示,每100公克食品,只要反式脂肪,不超過0.3公克,就可以標示為0。因此消費者,根本無法從包裝上判斷,到底有沒有反式脂肪。
==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組長 潘志寬==
新的規定 明天上路之後
那天然跟所謂的
人工的(反式脂肪)
都要一起加起來(總含量)
所以相信 可以提供給民眾
更多的訊息
食藥署表示,從7月1號開始,無論天然還是人工反式脂肪,都必須在包裝上標示。但民間團體也希望,就算反式脂肪沒有達到0.3公克,也應該註明,至於散裝食品業者,也應該公開含量標示。對此,食藥署回應,會在立法前,儘快和主管機關,研議相關處理方式。
記者 曹晏郡 陳昌維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