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
-
東南亞原棲地瀕臨絕種 小葵花鳳頭鸚鵡在香港成功繁殖
|全球香港的街頭經常會看到一種白色的鳥類,牠們的正式名稱是「小葵花鳳頭鸚鵡」,在東南亞的原產地已經瀕臨絕種,卻在香港野外成功繁殖,找到自己的一片天。還有大學發起計畫,在路樹上安裝人工巢箱,讓他們有固定的地方下蛋。
-
研究發現鸚鵡學舌祕密 有望發展為人類語言障礙解方
|文教科技美國科學家發現,會模仿人類說話的鸚鵡其實腦部運作的部位與模式跟人類非常相似,這個有趣的發現將有助於研究人員以鳥類為基礎,進一步為人類因為疾病導致語言障礙找出解方。
-
非洲灰鸚鵡數量銳減至10萬隻 專家指人類飼養恐助長盜獵
|全球非洲灰鸚鵡是很受歡迎的寵物,因為盜獵導致數量從數百萬隻降至10萬隻,而且這些偷獵的鸚鵡再送到人類家中時,死亡率高達6成。在牠們成為人類寵物的背後,是相當殘酷的野生動物盜獵產業。
-
走失綠繡眼飛進派出所 「報案」 警方網尋飼主助鳥回家
|地方台南市警2分局南門派出所,4日上午飛進1隻綠繡眼,在辦公室內盤旋,警方抓住後上網查詢失主,果然在社群網站,找到住在安平區已協尋1個月的飼主,順利將這隻自己報案鳥兒送回家。
-
亞馬遜城鎮野生動物販運猖獗 逾3百物種遭受威脅
|全球橫跨8國的亞馬遜雨林,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但也成為盜獵牟利的目標。秘魯伊基托斯市位在亞馬遜中心地帶,就成為全球野生動物販運的溫床,300多個物種受到威脅,當局擴大掃蕩查扣,也靠著民間機構的收容、教育雙管齊下,糾正錯誤觀念。
-
為保護瀕危原生「鴞鸚鵡」 紐西蘭斥資千萬台幣追殺1隻白鼬
|環境2022年8月1名保育志工在紐西蘭喬基島上發現1隻雄性白鼬,由於該座島是紐西蘭原生鳥類的保育中心,且白鼬是會對本土鳥類產生極大危害的外來種,該國政府啟動了應對措施,出動各式器材與專家,耗時8個月才殺死這隻白鼬。近期政府公布這項行動的花費,高達50萬紐西蘭元(約新台幣958萬元)。
-
綠能發展及物種保育陷兩難?巴西風場與青藍金剛鸚鵡爭地
|環境地球暖化的危機迫在眉睫,國際間制定2035年淨零排放的目標,全力發展再生能源、運輸減碳、工業改造等解方;不過當綠能對策和物種保育發生衝突,該如何取捨?巴西就因為風場預定地,設在青藍金剛鸚鵡棲息地,受到動保團體抨擊以及法院禁止,如今面臨兩難。
-
阿根廷伊貝拉自然公園15年生態保育 重現生物多樣性
|環境阿根廷東北部的伊貝拉自然公園是全球第2大溼地,過去因過度狩獵與開墾,讓大部分野生動物絕跡,但在過去15年裡,科學家與環保人士努力引進瀕危或曾經滅絕的本地物種,讓整個區域重新野化,包括食蟻獸、金剛鸚鵡,甚至美洲虎都歸位,要逐步重建多樣平衡的生態。
-
企鵝、鳳頭海鸚鵡求偶妙招 屏東海生館公開
|社福人權今天是七夕,屏東海生館公開館內生物求偶密技。企鵝的繁殖季節是每年八月,此時雄企鵝會叼著小石頭,或是高聲唱歌等動作,向雌企鵝表達心意。而鳳頭海鸚鵡繁殖季會換羽,以亮麗羽色來吸引異性。 嘴叼著小石頭,搖頭晃腦走著,這隻巴布亞企鵝可不是在玩遊戲,而是向牠心儀的對象表達心意。 每年八月是企鵝繁殖期,屏東海生館內的雄企鵝,為了吸引異性注意,會出現各種求偶動作:包括高聲唱歌、互相點頭鞠躬,或是用翅膀拍對方身體
-
企鵝、鳳頭海鸚鵡求偶妙招 屏東海生館公開
|社福人權今天是七夕,屏東海生館公開館內生物求偶密技。企鵝的繁殖季節是每年八月,此時雄企鵝會叼著小石頭,或是高聲唱歌等動作,向雌企鵝表達心意。而鳳頭海鸚鵡繁殖季會換羽,以亮麗羽色來吸引異性。 嘴叼著小石頭,搖頭晃腦走著,這隻巴布亞企鵝可不是在玩遊戲,而是向牠心儀的對象表達心意。 每年八月是企鵝繁殖期,屏東海生館內的雄企鵝,為了吸引異性注意,會出現各種求偶動作:包括高聲唱歌、互相點頭鞠躬,或是用翅膀拍對方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