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
-
AI機器人成替代人力,人類該如何與它共處協作?【獨立特派員】
|文教科技台灣在少子女化與後疫情時代的雙重衝擊下,正面臨大缺工挑戰,其中製造業與服務業的缺工情況最為嚴重。在這樣的大環境下,AI實體機器人成為替代人力的重要解方,從餐飲業的內外場,到教育現場、醫療院所等多元場域,都已能見到機器人的身影,機械手臂也開始在工廠內取代勞工。真人與AI協作的時代已經來臨,長久的工作與生活模式面臨改變,如何找出改變的平衡點,將是未來的重大關鍵。
-
-
人口老化又缺工 瑞士研發工業用人形機器人
|全球有鑑於人口老化、勞力短缺的社會,缺工問題嚴重,瑞士一家公司推出專為工業打造的人形機械人,具有世界級的感測器組合、先進的運動能力、人工智慧驅動的任務控制,讓它能夠現學現賣,執行工業應用。
-
19廠商受美關稅衝擊實施減班 製造業占比最高
|產經美國對等關稅壓力籠罩下,再有台灣產業受到衝擊,勞動部今(16)日公布最新一期的無薪假,其中新增有16家廠商坦言受到關稅政策影響,實施減班休息,人數大約400多人,與月初公布無薪假數字增加5倍。此外,也有農民擔憂,政府若以美國水稻進口零關稅作為關稅談判籌碼,將影響本土水稻產業鏈的30多萬人,上午聚集在行政院前抗議。
-
新教宗選「良」作為尊號 背後藏使命並呼應時局
|全球梵蒂岡新教宗選擇良十四世(Pope Leone XIV)作為尊號,但是你知道短短一個字裡,藏著大學問嗎?不只要考慮到相同尊號的教宗有什麼事蹟,還要思考如何回應當前世界局勢與教會走向,有一定的取名邏輯。
-
「機器獅」大阪世博亮相 將可載人翻山越嶺助救災
|全球日本大阪世博會提供了永續科技的創意與無限可能性,其中令人眼睛一亮的是日本川崎重工業推出的「機器獅」。它動力十足,能載人翻山越嶺、走上車子無法駛入的地形,也可以深入人類不可能到達的艱困環境,執行救援任務。
-
2024年創有史以來最暖1年 全球均溫首破巴黎協定門檻
|環境根據歐盟「哥白尼計畫」最新發表的氣候監測報告,2025年3月是有紀錄以來歐洲乃至於全球溫度第2高的3月,只比2024年3月低了0.08℃;同時過去的這一年期間全球平均溫度超過工業化之前達1.59℃,首度突破巴黎氣候協定設定的1.5℃門檻。
-
大缺工時代來臨,台灣勞動力正面對哪些挑戰?【獨立特派員】
|產經近年來因為疫情、少子女化和高齡化,台灣面臨大缺工。主計總處最新統計顯示,2024年底,工業及服務業職缺數就有24.7萬個,比前一年增加了2.1萬。但即使找不到人,有6成以上的上班族薪水還是被凍漲3年,勞工薪資滿意度創新低。究竟缺工有多嚴重?勞工薪資不如預期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
歐盟宣布再武裝計畫 外媒:可藉機提高軍工產能
|全球歐洲重工業近期面臨美國關稅上調,以及中國廉價產品競爭衝擊;同時,歐盟推動再武裝計畫,也遭遇軍工產能不足和預算排擠難題。美國《國防新聞周刊》分析指出,軍工產業高度依賴鋼鐵與金屬,歐盟可趁機擴大軍工產能,不僅解決防衛需求,也有助提振本地鋼鐵與金屬產業,一舉多得。
-
鄭麗君tshuā團去美國談判 以臺美零關稅來撨摵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欲tshuā談判小組去到美國,爭取改善對等關稅,其中包括調整特定項目關稅、擴大對美國採購投資。抑若談判進度,行政院長卓榮泰強調,會有完善的計畫佮適當的人選去接接;外交部長林佳龍也講,若準確定雙方談判的時間、方式,臺灣隨時會當和美國談判。(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