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目前暫置垃圾量達15萬噸,為解決垃圾問題,雲縣府引進全移動式垃圾機械分選系統,產製固體再生燃料SRF再轉買給企業廠商代替媒當燃料,以減少空污排放,13日上午在斗南掩埋場啟動,希望能幫縣內垃圾去化外,整頓縣內各地掩埋場空間,將邁入廢棄物能源化全循環。
因應智慧農業的發展,近年中山大學團隊投入研發,包括為果農設計穿戴式省力機具,以及開發水蓮種植、採收與清洗機具,還有自走式的葉肥噴灑車。開發者稱它們是「鋼鐵農夫」,除了為農民改善職業傷害、開創新的工作模式,也可以吸引年輕族群進入農業。
屏東東港一棟社區大樓1月初發生一起機械車位夾車事故,住戶劉小姐5日晚間剛停好車要開門下車時,鄰居就騎著機車到一旁按下下降鈕,導致她的車卡在車位上,車門嚴重毀損,對方卻說是車太暗、沒看見有人,讓她難以接受。
由前教育部次長姚立德帶領的台北科技大學電機系研究團隊,最近發表結合AI科技的仿生機械魚,未來不但能夠運用於水下探勘、水質檢測,先前更躍上大螢幕,參與了霹靂布袋戲的電影〈素還真〉的製作。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十分受到小朋友喜歡的機械恐龍,今(29)日換上了耶誕套裝亮相,讓來參觀的民眾直呼好可愛。而因為疫情影響,3年沒維修的機械恐龍,也在近期完成維護,讓機械恐龍能生動的活動。遊客吳小姐說:「之前帶他(小孩)來的時候,看到很多小朋友在旁邊看到(恐龍)就是在大哭,所以這次變成聖誕造型的話,應該小朋友比較不會害怕。」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長焦傳金表示,「在今(2022)年年初的時候,我們幫機械
「打不死的小強」化身為救災大功臣,你能夠想像嗎?日本研究團隊研發出厚度只有頭髮25分之1的「太陽能電池薄膜」,把它跟「微型電子裝置」放在蟑螂身上,用來控制蟑螂的行動,未來可能要靠這些「半機械小強」來拯救人類。
受美國持續升息影響,外資不斷減碼台股,資金不斷撤離。今(16)日台幣連續4天貶值,兌美元匯率收在31.293元,重貶1.63角,續創3年多來新低。外匯分析師認為,31元將是「新常態」。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魏燦文強調,今年第4季到明年訂單能見度不佳,希望台幣貶到32塊,救出口,拉近日元距離。
身心障礙人士的就業機會經常受限,很多人還要屈就低薪不穩定的工作條件。美國的非營利組織盲人燈塔,就致力於扭轉這種情況,它在西雅圖的製造工廠是波音與美軍等航太工程計畫的長期零件供應者,生產良率與效率俱佳,也為視障勞工找到尊嚴與價值。
教育部最近協助新竹明新科技大學,成立全台第一个「智慧製造人才培育基地」,學生佇學校內底就會當操作業界咧使用的專業機械,毋但提升in的專業技術,也會當提早訓練產業欲愛的人才
日本和法國的研究團隊,日前研發出「機械第6指」,透過感知器偵測手臂的肌肉活動,發出訊號就能驅動手指。目前尚未進入實用階段,但研究團隊表示,會強化驅動系統,讓機械手指幫助人類日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