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行為
-
全台梅毒病例比去年同期增7% 24歲以下通報數量連4年上升
|生活疾管署統計發現,國人感染梅毒病例呈上升趨勢,今(2025)年截至7月的確診人數較去(2024)年同期上升7%,其中13至24歲族群通報數已連續4年上升。疾管署分析,梅毒病例數增加與民眾就醫檢驗以及性活躍、不安全性行為等因素有關。7月上路的高風險族群快篩服務,目前已有200多人次使用,共篩出10人為陽性。
-
年輕族群梅毒病例連4年增 疾管署推匿名諮詢與篩檢服務
|生活國內3大性傳染病中,愛滋病與淋病疫情近年呈現明顯下降趨勢,但梅毒卻未見改善。疾管署統計發現,尤其是13到24歲的年輕族群梅毒通報數已連續4年攀升。為了提升國人性傳染病防治觀念,疾管署從今(2025)年7月起,啟動性傳染病匿名諮詢服務,全國共有13家一站式匿名篩檢醫院,並針對24歲以下年輕族群提供免費梅毒快速篩檢服務。
-
會用樹葉擦屁股、清理生殖器 牛津研究揭黑猩猩有衛生保健行為
|全球英國牛津大學最新研究發現,棲息於烏干達的黑猩猩有類似人類的自我清潔及照護行為,不僅會自行處理傷口,還會在排便後用樹葉擦拭臀部,並在性行為後清理生殖器。研究團隊認為,靈長類動物的衛生保健行為,可能比以往認知的更加普遍。
-
研究:細菌性陰道炎其實是性病 男性共同治療可降低60%復發率
|文教科技細菌性陰道炎為常見的女性疾病,WHO估計,全球約有23%至29%的女性患有這種疾病。過去醫界多將其視為普通的婦女病,僅對患者本人施以治療,復發機率相當高。澳洲最新研究指出,細菌性陰道炎實際上是種性病,若依照性病處置方式,同時對患者與其伴侶進行治療,便可降低60%的復發率。
-
「事後避孕藥」欲改做免醫生開藥單? 醫界反對
|事後避孕藥仔,目前國內猶是愛有醫師開藥單,才會使提。毋過婦女團體認為,確保查某生育自主權,應該開放會使去藥局買;醫界反對。針對無仝意見,衛福部表示,明仔載(3/6)就會開會討論,希望揣出共識。(新聞標題、導言為臺語文)
-
事後避孕藥改列非處方藥? 食藥署明邀專家團體討論
|生活「事後避孕藥」是否改列為非處方藥、可以自行到藥局買,已爭議多年。有立委及婦女團體認為,確保女性生育自主權及用藥權益,應開放可以在藥局買;不過醫界反對,擔心衍生更多危險性行為。對此,衛福部食藥署明(6)日將邀請兒少權益、醫藥界等開會討論,希望能尋求共識。
-
英男非法捐精後提告要小孩親權 法官判敗訴並罕見公布身分示警
|全球英國一名男子在非法捐精協助女同志伴侶生育孩子後,卻又反悔提告,要求擁有親權並更改孩子姓氏,還聲稱自己已用捐精方式在全球生出180多個孩子。法官最終判決男子敗訴,並罕見決定公開其身分,警告女性勿尋求非法管道受孕,以免權益受損。
-
印尼警方查緝同志性派對逮56人 3主辦者恐面臨最高15年徒刑
|全球印尼警方宣布,在1日時查緝一場於雅加達舉辦的同志性派對,並一舉逮捕56名參與者。被捕的其中3人被警方認定為活動主辦者,且遭指控涉嫌協助提供情色服務,根據印尼當地法律,3人恐被處以最高15年刑期。
-
青少年染淋病12年暴增7倍 疾管署:跨部會強化通報、衛教
|生活根據衛福部統計,國內青少年感染淋病案例逐年攀升,尤其15到19歲族群,在過去12年暴增7倍。對此國教行動聯盟呼籲衛福部,應儘快擬定青少年性病防治計畫;而泌尿科醫師更警告,青少年染病後若延誤治療,男性、女性都可能破壞生殖功能,出現不孕症的後遺症,加劇少子化現象。
-
15-19歲青少年感染淋病 人數12冬增加7倍
|根據衛福部統計,國內青少年得著淋病的個案逐冬增加,尤其15到19歲,過去12年來已經增加7倍。國教行動聯盟呼籲衛福部,應該趕緊研擬青少年性病防治計畫,醫師警告,若延誤治療,可能破壞生殖功能。(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