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全台梅毒病例比去年同期增7% 24歲以下通報數量連4年上升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疾管署統計發現,國人感染梅毒病例呈上升趨勢,今(2025)年截至7月的確診人數較去(2024)年同期上升7%,其中13至24歲族群通報數已連續4年上升。疾管署分析,梅毒病例數增加與民眾就醫檢驗以及性活躍、不安全性行為等因素有關。7月上路的高風險族群快篩服務,目前已有200多人次使用,共篩出10人為陽性。

疾管署昨(5)日公布2025年1至7月全國性傳染病感染情形,其中感染愛滋病毒者513例、感染淋病者3627例,均較去年同期下降。不過梅毒感染人數卻呈上升趨勢,截至7月感染通報數共新增5826例,較去年同期上升7%,其中13至24歲族群去年整年通報數為1772例,今年1至7月已達1126例,較去年同期成長14%,是連續第4年上升。

疾管署指,梅毒病例數增加可能與民眾就醫檢驗、性行為模式有關,且以往愛滋病較常被注意,梅毒較少被關注,因此容易有未就醫被診斷出的黑數,如今隨著黑數開始浮現,預估未來1、2年個案數仍可能增加。

針對24歲以下年輕人成為梅毒高風險族群,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分析,可能與年輕人性活躍、網路交友、不安全性行為有關。部分民眾會採預防性用藥預防性病,但她鼓勵民眾仍應落實安全性行為,最好維持單一性伴侶並正確使用保險套。

疾管署說明,梅毒可分為3期,初期症狀為無痛性潰瘍及硬性下疳,且具高傳染性;發病4至10週後進入第2期,此時可能出現皮疹、發燒、倦怠等全身症狀,若未治療恐發展為心血管或神經性梅毒等嚴重併發症;第3期通常發生於感染後3至7年,主要症狀包括梅毒腫、心臟血管性梅毒、脊髓神經破壞造成感覺異常及運動失調。

疾管署7月時已宣布,針對梅毒高風險族推出免費快速篩檢,24歲以下民眾可至全台13家醫院快篩,30分鐘內可獲得結果,若篩檢陽性將協助轉介就醫。快篩服務上路1個月後已有256人次使用,共篩出10人呈陽性。

疾管署也提供「性傳染病匿名諮詢服務」,由全國13家醫院提供匿名諮詢服務,至今已有382人次諮詢。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