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琵鷺
-
鼓勵養殖業者供鳥類棲地 雲林推生態給付每公頃1萬元
|環境雲林縣沿海近年來記錄到291種鳥類,其中53種是保育類,甚至有5種瀕臨絕種。為了鼓勵養殖業者提供棲地,林保署和雲林縣府合作,推動生態給付,只要業者在冬季維持一個月30公分以下水位讓候鳥棲息,且每1公頃獎勵1萬元。
-
小燕鷗4至8月抵台河口繁殖 各地團體發起調查守護行動
|環境二級保育類小燕鷗,每年4月到8月會從南半球飛到台灣的河口繁衍下一代。為了讓小燕鷗可以順利孵育,各地的鳥會跟保育團體都發起調查以及守護行動。
-
島在現場》 守護台南七股廢棄鹽灘地的小燕鷗【我們的島】
|地方黑、灰、白相間的小小身影,藏身在沙地與瓦礫中,不仔細看,很難發現牠們的身影。牠們是從南半球來臺避冬的二級保育類野生動物-小燕鷗,是臺灣少數的夏候鳥。小燕鷗4至8月在台灣繁殖育雛,幼鳥孵化後在8月起陸續跟隨成鳥返回南半球。 小燕鷗在臺灣主要出現在臺中大肚溪口、宜蘭和平溪口、臺南曾文溪口等地區,喜好砂礫灘地混雜、平坦且開闊的地形,並以附近河口、魚塭內的魚類為主食。台南七股地區鹽業沒落後,廢棄鹽田逐漸增加,存留的沙地、魚塭兼顧了繁殖和捕食需求,成為了不少鳥類的棲息地,例如燕鴴、高蹺鴴、東方環頸鴴等鳥類都來此繁殖。
-
《住草叢的貓頭鷹》系列一:草鴞的日常與危機【我們的島】
|環境台灣數量最少、也是唯一住在草叢裡的貓頭鷹--草鴞,除了原有的天敵,還遇上遊蕩犬、鳥網、老鼠藥帶來的挑戰,目前最大的危機是棲地消失,面對瀕危的草鴞,怎麼幫牠們保住生存機會?
-
四張圖卡認識北宜高鐵議題【我們的島】
|環境根據交通部統計,台北與宜蘭平日旅次人數有11萬,假日時可以達到28萬,為了紓解東部的運輸壓力,交通部提出高鐵延伸宜蘭計畫,全程總長60.6公里,其中對環境和生態的衝擊,更是關注焦點....
-
台南二仁溪水污染整治有成 黑面琵鷺連3年現蹤下游
|地方台南市二仁溪過去水質嚴重污染,經過長年的整治,污染長度比例已由2002年的100%大幅下降至2024年的21.5%,另外二仁溪下游已連續3年記錄到黑面琵鷺現蹤。
-
台東森林公園改建引進生態檢核 發現罕見冬候鳥冠鸊鷈、紫鷺
|地方台東縣政府112年起改造開放20多年的台東森林公園,引進生態檢核納入工程項目,一面施工、一面監測生態,調整施工進度不干擾生態,結果意外發現多種珍貴的冬候鳥停留,包括冠鸊鷈、紫鷺和黑面琵鷺等,藉由候鳥的棲息驗證施工流程。
-
紅面番鴨遭棄養台東鷺鷥湖 已繁殖影響生態縣府雇獵人移除
|環境台東森林公園鷺鷥湖,1年多前被發現有2隻俗稱紅面番鴨被棄養,由於森林公園是保育區,牠們在湖畔沒有受到干擾反而被餵食,結果去(2024)年發現繁殖了10多隻,造成生態環境改變;縣府最近雇用獵人用獵槍移除,但環保人士認為現在有冬候鳥過境,用獵槍移除不太適合。
-
茄萣候鳥排遺驗出禽流感病毒 濕地周邊加強消毒、監控
|地方市府接獲通報,高雄茄萣濕地雁鴨科候鳥排遺,驗出H5N1亞型高病原禽流感病毒,針對溼地周邊加強消毒作業,也密切監控半徑3公里內的2處禽場,市府掌握禽隻健康狀況良好,專家也提醒,禽流感對家禽健康影響遠大於候鳥,要做好防護,避免讓野鳥進入禽場。
-
漁電大浪來襲|養殖的變局【我們的島】
|環境政府近年推動漁電共生,目前已經完工併聯的案場大約1GW,占養殖用地一千多公頃,而2025年漁電共生的目標是4.4GW,相當於四到五千公頃的養殖用地,對養殖產業與沿海生態環境造成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