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
-
促銷頻繁、經濟壓力大 中國網購盛事雙11買氣降
|全球中國雙11的買氣明顯不如以往,整體表現可說相當「冷淡」,因為不少消費者認為全年促銷過於頻繁,雙11的折扣也不再特別,還有部分商家在活動前會先調高售價,再以折扣吸引下單。此外中國面臨高失業率、房價壓力等經濟問題,也使年輕族群與中產階級的消費行為,轉變為更加保守的趨勢。
-
本土食材的無聲危機,台灣畜牧業面臨哪些難題?【獨立特派員】
|產經台灣畜牧業正陷入轉型關鍵期。國產牛肉因乳牛數量減少與需求攀升而供應吃緊、價格飆漲;相對地,國產羊肉則因市場低迷與成本高漲陷入價格崩盤,養羊戶接連退場。從牛到羊,台灣在地肉品面臨進口競爭與結構性挑戰。業者紛紛尋求轉型,包括雜交育種、開發新產品與建立品牌制度,盼能為「台灣味」肉品找到永續的出路。
-
奈及利亞廁所自拍美學崛起 潮店洗手間燈飾、鏡面成標配
|全球非洲人口最多的奈及利亞,也是非洲第二大的經濟體,隨著城市化與年輕族群的消費力崛起,奈及利亞的夜生活與流行文化的多樣性也不遑多讓,其中廁所的自拍潮流,展現商家的裝潢創意與女性客層的消費能力,讓人大開眼界。
-
調查:逾8成來台旅客會逛夜市 日均消費約5500元台幣
|產經台灣的美食和美景讓不少國外旅客留下深刻印象,根據觀光署最新調查顯示,超過8成的來台旅客會安排逛台灣夜市,而且高達9成2的旅客,主要活動是購物,日均消費大約5500元台幣。
-
叫車平台普遍收「取消費」 消基會籲訂統一收費標準
|生活以手機使用叫車平台雖然機動性高,不過消基會近期接獲投訴,有消費者叫車時司機沒有在指定地點停靠,等待超過一定時間後認定消費者未出現,就直接收取「取消費」而引起爭議。消基會表示,幾乎各平台都有取消費的制度,呼籲主管機關應訂定統一的規範標準。對此交通部表示,將要求各公路主管機關督導各業者,將收費內容確實納入「營業計畫書」提報,相關費用應對等合理。
-
金廈低價旅遊團4天1千元 被控強迫長輩消費逾萬元
|生活有金門民眾控訴,家中長輩參與廈門「低價團」,4天只收了1000元,卻在行程中被強迫消費破萬。對此,交通部觀光署表示已啟動調查,若是違法經營旅行業務,最高可罰200萬。不過目前我國赴中國的禁團令尚未解除,金門縣府表示,將與觀光署聯繫,維護民眾權益,但也呼籲兩岸政府針對旅遊或消費糾紛,搭建機制協助民眾處理。
-
台灣人飲食佔消費近3成 高雄飲食支出六都最高
|生活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去(2024)年度的家庭收支調查,其中全台的家庭飲食費佔整體消費支出平均為27.74%,但高雄卻高出這個平均,來到29.68%,成為六都中最重視口腹之慾的城市。不少民眾表示,每月會花至少1萬5到2萬在飲食上。
-
桃園民眾誤停水果行停車場 被告知1車消費400元才能離場
|地方桃園傳出停車爭議,男子與家族3台車到餐廳吃飯,但因為餐廳停車位不夠,就把車停在旁邊水果行的停車場,取車時才發現沒有停車費選項,一台車至少買400元蔬果才能出場。對此交通局回應,該停車場並未申請合法證照,將會稽查釐清。
-
中國高檔飯店因通貨緊縮生意差 改靠擺攤搶外食商機
|全球中國正面臨通貨緊縮的局面,隨著中國消費者與企業削減旅遊、會議和宴會支出,當地許多高檔飯店生意跟著下滑,近期包括北京、重慶等城市多家高檔五星級飯店,都在戶外擺攤賣外帶食物以彌補飯店收入缺口。學者分析,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繼續下滑,就需要更多政策和財政刺激重振需求。
-
去年來台國際客達785萬 每人每日消費仍不及疫情前
|生活根據觀光署「2024年來台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去年來台國際客共有785萬多人次,不過因為人數還沒恢復到疫情前,旅客的觀光支出,也還是較2019年短少三成,連「每人每日消費」,也較疫情前減少。學者分析,這是疫後全球旅遊業面臨的挑戰,旅客開始注重體驗,更甚於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