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現金支付在南韓已經很普遍,傳統市場都可以使用信用卡。韓國銀行日前公布報告,全國超過半數的家庭選擇用信用卡支付費用,只有大約2成家庭付現金。但是許多長輩還是習慣付現,銀行也表示會盡量照顧他們的需求。
透過第三方支付平台做買賣是誠利便,毋過這馬有詐騙集團偷提別人的信用卡資料,佇第三方支付平台消費,受害者等對方已經鑢卡鑢八擺,總共十九萬,才發見家己去予人騙。
國內有詐騙集團鎖定新加坡、中國等國民眾,發送釣魚簡訊到境外,騙得信用卡等個資,再到連鎖咖啡店星巴克,儲值隨行卡點數及購買商品,並在網路上低價轉賣變現,1年多來詐得近千萬元。警方表示,逮捕5名嫌犯,依詐欺等罪嫌移送;另外正在追緝兩名在逃嫌犯。
警方查獲新的犯罪手法,犯罪組織以「辦信用卡換現金」、「保證審核通過」等幌子,招徠財力不足、急需用錢的民眾。犯罪組織先暫時提供他們資金、協助假造存款財力證明辦理信用卡後,再讓民眾到犯罪組織合作的網路商店,用信用卡假消費換現金,犯罪組織從中向這些民眾索取將近兩成的高額代辦費,除了民眾無力繳納積欠卡債,也造成銀行大筆呆帳損失。
有一名姓譚的銀行副理,捌去做網路旅遊公司的面試官。想袂到伊失業了後,利用工作面試的時,提著面試者的個人資料,冒名詐姓偷辦信用卡。目前有10間銀行去予人騙,這寡信用卡偷鑢的金額超過1百萬。
信用卡盜刷猖獗,現在又出現新型態犯罪手法。一名譚姓前銀行副理,曾兼職網路旅遊公司面試官,失業後利用工作面試得到的個資,偽造資料冒名申辦信用卡,成功騙取銀行核卡。包括玉山、中信等10家銀行受害,初估盜刷破百萬元。
疫情升溫,讓許多人都待在家裡,電子商務也因此業績增加,但聯合信用卡中心統計發現,今年一到五月國人被線上盜刷金額高達六億多,比去年同期超過一億,其中透過手機簡訊或電子郵件誘騙民眾個人資料是最常見的案例。
Online shopping has surged during the pandemic, so have credit card and e-commerce frauds. For the first time, Taiwan has been listed as the location with most rampant credit card fraud cases, after I
美國花旗集團宣布擬出售13個海外市場的消費金融業務市場,其中包含台灣。對此金管會證實,花旗銀已向金管會報告,台灣花旗則表示,目前還沒有確定的時間表,在此期間對消費金融營運沒有任何變動,同仁不會有立即的影響。台北市勞動局也尚未收到有大量解雇計畫或減班休息紀錄。 花旗集團15日晚間拋出震撼彈,計劃退出包含台灣在內等13個消費金融業務市場,包括信用卡、儲蓄、信貸、房貸等個人金融業務,有客戶擔心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