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銷頻繁、經濟壓力大 中國網購盛事雙11買氣降
一件件包裹送往輸送帶,精準分類後再宅配到府。中國從10月中旬就開始的年度網購盛事「雙11購物節」即將落幕,過往許多民眾會趁著大量的優惠購買各項用品,就連國際時尚或生活品牌也都會加入中國的折扣戰。

上海民眾朱先生表示,「我媽買得特別多,如果你採訪她,她有得好說的,她群裡那種接龍啊什麼買得特別多,家裡的洗衣液、捲紙囤了很多,一時半會還用不完。」
最早雙11是從2009年開始,由科技巨頭阿里巴巴推出的大型購物節,每年還會舉辦盛大的活動慶祝銷售金額破紀錄。但根據觀察,就算今(2025)年的商家刻意拉長促銷週期,試圖延續消費熱潮,可是買氣和銷售情況不如以往熱鬧,反而呈現「退潮般的靜默」,不僅促銷簡訊零星,快遞物流節點也不再人潮洶湧。因為有民眾發現除了雙11,頻繁的促銷活動已經稀釋了對雙11的新鮮感和獨特性,甚至電商平台的低價競爭壓榨商家的利潤,導致有些店家會先漲價再給折扣,讓消費者失去信任。
上海民眾朱先生認為,「雙11吧,很多都是其實沒有太大變化,它只不過給你一個好像是便宜很多的價格,但其實就是平時也是這個價格,但是就是它給你一個原價然後用斜槓畫掉,再給你一個降價,讓你感覺便宜了很多,其實也沒多少。」
去(2024)年的雙11總銷售金額達1.44兆元人民幣、約台幣6.32兆元,今年的結算成果正陸續出爐。但根據《路透社》的報導,過去中國的各大電商平台都等不及在雙11結束後再公布成績,可是像是阿里巴巴、京東購物等大型平台已經好多年沒有公布雙11的總銷售額。有消費者表示,在去年之前她每年都會為雙11做好購物規畫,但今年已經不再熱衷。
上海民眾張靜說道,「買一些大件、手機呀或是說什麼的會關注一些折扣,那時候會關注折扣,現在不會,現在就那怕是說買手機或什麼的話,儘可能就是自己想要,今天喜歡然後今天就買了,因為它的折扣力度,可能現在來說沒有那麼有吸引力了,所以今年目前什麼都沒買。」
雙11的買氣冷淡,中產階級和年輕人不再輕易大手筆消費,這不僅是民眾的消費行為轉變,專家分析,還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倡打貪禁奢的政治風向,以及高失業率、高房價、房地產泡沫、外資撤離,和過度依賴刺激政策等深層結構性的經濟問題。

上海居民史雪斌表示,「我覺得今年的話普遍經濟都不是那麼的好,然後大家就不是很有必要的東西就不太會去買,有必要的再去買,就會慢慢的會縮減下來。以前的話就是覺得喜歡就買,然後就沒有去明顯地,因為現在真的是覺得是消費有降下來。」
中國的雙11市場疲軟,許多民眾也不再在社群媒體上分享戰利品。但有專家分析,除了中國的淘寶在全球20多個國家推動同樣的促銷節活動,多國的電商平台也都跟進,因此中國的電子商務公司應該要積極出走,尋求全球可觀的消費總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