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死因
-
亞東醫院微創瓣膜中心 開心手術今年破萬例
|生活台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心臟疾病是2024年國人10大死因第2位,也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減少手術風險及併發症,新北市亞東醫院成立全國首個結合心臟內外科的「微創瓣膜中心」,更在今(2025)年5月達成開心手術突破1萬例的里程碑,上午院方舉行記者會、還邀請開心病友回娘家。
-
肺癌公費篩檢3年驗出2500例 80%為早期發現存活率可達9成
|生活衛生福利部自2022年7月起提供肺癌高風險族群公費篩檢,3年累積共篩檢21.7萬人,並發現2506名肺癌確診者,其中約有8成為第0期或第1期即發現的早期患者。衛福部指出,肺癌若能早期發現,5年存活率可超過9成,提醒民眾若有持續咳嗽、咳痰帶有血絲等警訊應儘速就醫。
-
肺移植重症名醫高國晉 佇辦公室昏去袂赴救
|重症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教授級醫師高國晉,昨昏(7/20)佇辦公室昏迷,搶救了後猶是救無轉來,食到59歲。高國晉醫師長期推動重症醫療佮韌性計畫,佇新冠疫情期間也做外部專家。高醫師過身,衛福部也發新聞稿表示哀悼。(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重症醫學會理事長高國晉 辦公室昏迷不治
|生活又傳出名醫離世消息!目前擔任重症醫學會理事長,也是林口長庚醫院教授級醫師高國晉,昨(20)日在辦公室昏迷,搶救後仍不治死亡,享年59歲,震驚醫界。由於高國晉長年致力於急重症醫療及韌性計畫,也曾在新冠疫情期間擔任外部專家,衛福部發新聞稿,沉痛哀悼長年協助防疫的夥伴,而醫界則警示,半年內接連有兩位胸腔重症醫師猝死,凸顯國內胸腔重症醫師缺乏新血的困境。
-
兒少自殺死亡率不斷攀升,如何接住懸崖邊的孩子?【獨立特派員】
|社福人權近幾年兒童、青少年自殺死亡率不斷攀升。衛福部曾針對國高中生做調查,發現有一成左右國高中生曾經嘗試自殺。校園霸凌、課業壓力與人際關係,這些都是孩子經常會碰到的難題,尤其現今網路世代與社群媒體的過度使用,孩子面臨的問題更加複雜,容易感到挫折與無助。
-
10月起新冠疫苗不再全民免費 將優先提供10類高風險民眾
|生活疾管署宣布調整新冠疫苗施打政策,自今(2025)年秋冬起,公費新冠疫苗不再是全民施打,改為優先提供給65歲以上十大類優先民眾,若有剩餘才會再開放全民施打,主要考量目前新冠確診以輕症為主,國際間的接種建議也多由「普遍接種」調整為「風險族群導向」。
-
癌藥基金上路半年納4款新藥 健保署爭取明年預算擴至百億
|社福人權癌症連續蟬聯國人10大死因首位,2025年開始推行的「百億癌症新藥基金」,希望加速癌症病人用藥時程、改善健保新藥納入延遲問題。今(27)日健保署長石崇良指出,執行約半年期間已經納入4款新藥,以「全適應症給付」納入給付,預計在2026年預算突破百億,希望讓癌友盡早用藥。
-
國民十大死因癌症連43年排頭名 行短路第十
|衛福部公布舊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癌症連紲43年頭名,舊年有五萬外人因為癌症過往。另外隔14冬,自殺又閣成做是十大死因之一,青壯族群行短路的比例有增加的趨勢。 (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輕生重返國人十大死因 15至64歲人數皆上升
|生活去(2024)年台灣一年自殺死亡人數突破4千人,睽違14年又再度重返國人10大死因,值得注意的是,15到64歲年齡層的自殺死亡人數皆上升。專家表示,大部分自殺行為都是有跡可循,若發現身邊親友心情低落、與外界隔離、或有自殺念頭時,可多給予關懷或儘早就醫,尋求專業協助。
-
輕生重返10大死因 青壯年族群出現上升趨勢
|生活衛福部公布去(2024)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癌症連續43年居首位,去年有5萬多人癌逝。相較於前一年新冠肺炎排名第6名,下降到第14名,因為死亡人數減幅近7成、約6000人,新冠疫情趨緩,今年死亡人數預估不到1000例,不排除掉到20名之外。蓄意自我傷害(輕生)則睽違14年重回10大死因排行榜上,青壯族群輕生有上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