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金鐘60/《聽海湧》奪迷你劇集獎 「屬於台灣得來不易創作自由」

入圍14項的迷你劇集《聽海湧》已奪下迷你劇集獎等5獎項。(圖/三立電視畫面提供)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入圍第60屆金鐘獎戲劇類14獎項的迷你劇集《聽海湧》,最終抱走迷你劇集獎、迷你劇集男配角及編劇等5座大獎。監製於蓓華感謝評審,「這個肯定是屬於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和創作自由。」獲得導演獎的孫介珩則提到,有些人看了《聽海湧》選擇擁抱、選擇理解;也有些人選擇抗拒、批評,但無論如何,這都是我們一起找答案的過程。

第60屆金鐘獎戲劇類頒獎典禮,18日晚間於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登場,入圍14項的迷你劇集《聽海湧》奪下迷你劇集獎、男配角、編劇、導演等5座獎項。

導演孫介珩於領取導演獎時提到,有些人看了《聽海湧》選擇擁抱、選擇理解;也有些人選擇抗拒、批評,但無論如何,這都是我們一起找答案的過程。

監製於蓓華感謝評審肯定,「這個肯定是屬於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和創作自由。」製作人林佳儒受訪時表示,雖然《聽海湧》是歷史劇,但希望觀眾不要因此感到嚴肅或害怕。

飾演新海三兄弟中大哥新海輝的黃冠智則說,「導演想要講的是,戰爭是非常無情的,在戰爭底下大家都是犧牲者,所以沒有人是贏家。希望世界和平、沒有戰爭,能夠活著跟自己愛的人、愛自己的人一起生活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

飾演二哥新海志遠的吳翰林也期盼,觀眾能透過《聽海湧》重新認識這段歷史,並開啟更多對話可能,「希望在任何時候,我們都還有一絲選擇善良的可能。」

《聽海湧》講述來自台灣的3名青年,二戰期間被日本徵召前往婆羅洲,替日軍看守戰爭中捕獲的盟軍戰俘,卻捲入屠殺、遭盟軍檢察官指控虐待戰俘等事件,是台灣首部以台籍戰俘監視員為主角的影集。

主角「新海三兄弟」為對身分無明確認同感的志遠、積極爭取日本認同的輝、迫於現實生活需求的木德,是導演孫介珩和編劇蔡雨氛從大量史料中,雜揉出代表當時台灣年輕人的不同樣貌。

孫介珩表示,美國人拍過反擊日本偷襲珍珠港、日本人拍過神風特攻隊為國捐軀,但台灣人在二戰扮演中的角色相當矛盾,既是戰敗的軸心國又是勝利的同盟國陣營,卻鮮少見到從台灣人角度出發的二戰作品。

孫介珩以日本人向中華民國遞投降書的事件為例,「走進中山堂的時候還是日本人,走出去就變成中華民國國民了。不只是國籍變更而已,語言、生活習性⋯⋯所有東西都在一夕之間改變了。」

除《聽海湧》外,入圍多達16項的《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則奪下攝影、燈光、美術設計等6座獎項。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