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鄉家戶清淤已全數完成 救災重心轉道路、校園清掃
灑水車、清溝車在街道上來回穿梭,花蓮光復鄉災復原有新進度,目前家戶清淤已經在中午前全面完成,兵力與機具也轉往道路及校園清理,馬路上可以看到工作人員頭戴安全帽,彎腰低頭在狹窄的水溝裡清理泥沙,滿臉都是淤泥。
清潔人員洪先生說:「太多了,人有時候會下去清,不然我用機器清會比較久啦。」
截至3日總清淤垃圾量達6萬5000公噸,環境部指出,後續總共有6個堆置場的規劃,總共可以堆置的面積達30公頃以上、100萬公噸,目前救災期間,先以堆置為主,後續土方將依照性質再利用。
環境部環管署長顏旭明指出,「土方可能的去處會是往水泥業,或者是往農地改良,或窪地的填土。」
身為重災區的光復商工和光復國中,也持續加緊清淤腳步,小山貓和挖土機挖不停,除了國軍持續投入復原工作,也請教育部提高層級,派署長級進入前進協調所,組成專案小組,各部會全力配合讓學生提早復課。
光復國中校長黃建榮說:「每天至少都有100位國軍弟兄進來協助學校的清淤工作,對學校的幫助非常地大,清淤工作大概已經到了8、9成的程度,我相信10月7日應該可以來讓學生回到學校上課。」
教育部人員表示,「如果說真的在10月7日沒辦法安置一個場地給災民,我們還是趨向於線上上課。」
配合收容災民的光復、大進國小,目標10月7日先線上上課。衛福部正積極尋覓第二收容站方便災民就近遷移,只要災民完成搬遷,國軍打掃乾淨就可以馬上恢復實體上課。
倉庫堆滿民眾熱心捐贈物資,卻也傳出亂象,有志工在臉書透露,物資倉庫有部分的人重複領取,甚至大量囤積衛生紙和瓦斯罐,導致資源分配出現混亂。
志工高小姐表示,「重複拿的也很多,不會阻止他們,但是盡量請他們適量。」
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指出,「加派警力維持交通跟民眾安全,所有在災區臨時發生,志工有什麼意見、有什麼問題,馬上可以請教這些警察。」
而搜救行動仍在進行,在馬太鞍溪砂石場下方山林區,仍有6人失聯,季連成表示搜救人員與時間賽跑,擔心天氣惡化影響進度,也強調搜救不會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