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面對台海危機升溫,台灣社會如何備戰與防衛?【獨立特派員】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近期避難包成為熱門話題,美國在台協會也在社群媒體發文宣導,提醒民眾做好防災準備。這些呼籲背後,反映的就是社會韌性的重要。在台海局勢持續緊張的背景下,各縣市配合漢光演習同步展開城鎮韌性演習。台灣的未來不僅需要強健的軍事力量,更需要全民的參與與自覺,唯有整個社會一起動員、提前準備,台灣才能穩健守護自身的和平與安全。

從生存到生活:避難包的準備原則

避難包該放什麼?根據內政部消防署建議,基本項目包括糧食與飲用水、醫療清潔用品、衣物鞋子、重要證件、哨子、收音機、手機與充電器。黑熊學院執行長朱福銘指出,乾糧選擇應以營養密度高、耐保存為原則,例如蛋白粉就是高密度營養的代表;若需延長避難時間,還應準備過濾水器及止血帶等應急用品。

一張含有 瓶子, 室內, 塑膠, 箱子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消防署在捷運西門站展示避難包實品。專家建議,避難包應以3天的物資量為準備標準。(圖/獨立特派員)

除了基本生理需求,心理支持物資同樣不可或缺。黑熊學院講師陶漢強調,身處惡劣環境下,情緒穩定與心理健康有助於持續存活。壯闊台灣聯盟創辦人吳怡農補充,撲克牌、音樂盒、玩具甚至電子遊戲,都能幫助家人,特別是兒童舒緩情緒、打發時間。

陶漢也提醒,避難包與服裝風格應避免軍事風格,以免被誤認為是民兵。他建議選擇暗色調配件、避免鮮豔色系,並強調避難包準備應成為家庭活動的一部分,由家長帶著孩子一起練習與更新。

 

維持通訊與電力國家關鍵設施不容失守

城鎮韌性演習的重點之一,就是將通訊、電力等國家關鍵基礎設施納入演練重點。行政院政務委員季連成指出,全台有超過300座關鍵基礎設施,包含石油、天然氣與電力等,這些設施與社會穩定息息相關,戰時更需持續運作。全動署物力動員處科長林政守表示,過去演習是依固定SOP進行,城鎮韌性演習則強調臨場應變能力,讓地方政府根據突發情境應對。

在台北市的演習中,中華電信模擬遭遇攻擊,刑事局防爆大隊進入排除威脅,消防人員同步於機房重地滅火,並啟用備援拖車機房、低軌衛生與行動基地台,確保救災通訊順暢、4G及5G訊號不中斷。

一張含有 戶外, 車輛, 陸上交通工具, 輪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中華電信參與2025年城鎮韌性演習,確保非常時期應對及備援措施。(圖/獨立特派員)

此外,針對認知作戰,朱福銘提醒,台灣每日收到近百萬則假訊息攻擊,政府應建立應對方案。對於新型態戰爭可能導致的資安危機,季連成表示,未來將設立紅軍駭客小組測試政府系統防禦力。

 

物資配送考驗應變力避難機制是民防關鍵

戰時物資配送與民眾安置也是重要課題。在新竹市的演習中,市民活動中心成為戰時配售站,市民可依戶籍資料領取物資。新竹市產業發展處處長嚴翊琦指出,透過演練可維持物資秩序,確保民眾領取過程順利。季連成透露,未來考慮將便利商店納入配售點規劃,以減少集中領取的壓力。

一張含有 服裝, 男人, 戶外, 人員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戰時可能發生交通中斷的狀況,因此會徵召後備替代役協助物資配送,並於配售站協助維護秩序。(圖/獨立特派員)

而在避難所的部分,目前全台有8萬多處防空避難所,理論上可容納5000萬人,但陶漢指出,許多避難所門鎖緊閉、堆滿雜物,缺乏維護與實際訓練。壯闊台灣聯盟創辦人吳怡農強調,在預警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民眾應預先熟悉就近避難地點。對此,內政部推出「消防防災e點通」與「警政服務APP」,協助查詢避難所與路線導航。政府也擬將防空避難所標示牌改為鮮豔的黃藍配色,並將之貼在建築物外的顯眼位置,做為引導民眾避難的指標。

 

全民動員尚存挑戰民防韌性仍待建構

季連成強調,若戰爭發生,以往協助救災的國軍將全在前線打仗,地方政府與民眾不但需要自立,更需要成為國軍的堅強後盾,在非常時期靈活應變,簡單來說,即是全員防衛動員。

然而,雖然防災演練規模擴大,但各地執行成效不一。林政守指出,部分地方政府仍以應對天然災害的思維處理戰時情境,忽略人力不足、城市間無法支援等實際困難,這是目前亟需加強的部分。在這次城鎮韌性演習中,企業參與演練亦是亮點之一。全聯首次參與模擬空襲疏散流程,內政部政務次長馬士元說明,模擬流程考量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包含民眾的人身安全、情緒安撫、急救等。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進一步說明,這樣的合作是為了讓整體社會能因應各種型態的危機。

一張含有 服裝, 人員, 男人, 室內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民營企業首度公開參與演習,有望促使整體社會具備應對各種危機的能力。(圖/獨立特派員)

 

備戰不是求戰全民參與構築防線

正如總統賴清德所言,應透過備戰以求避戰。面對來自中共的威脅,台灣選擇強化全民防衛,目的不是讓民眾上戰場,而是透過預演與準備,建立整體社會的韌性。

吳怡農引用烏克蘭經驗表示,若當初全民展現更強決心,也許戰爭不會爆發。自己的台灣自己救,全社會韌性不僅能成為堅強的國防後盾,更能昭告國際,展現台灣守護主權的決心。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