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貿辦證實台關稅採疊加計算 為產品原稅率加20%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正當日本向美國據理力爭,15%對等關稅不應是疊加關稅時,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昨(8)晚證實,其實絕大多數國家、包括台灣都是採疊加方式,也就是產品原有「最惠國待遇」關稅稅率,再加上川普關稅稅率。民眾黨主席黃國昌批評,沒有最黑箱,只有更黑箱。
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表示,「因為美國內部行政程序因素,公布了沒有遵照日美協議內容的總統令,並且開始實施,讓我們深感遺憾,美國部長級官員也對這次美國處理方式表明感到遺憾。」
美國與日本日前宣布達成關稅15%協議,但現在卻爆出雙方對15%關稅,有沒有加疊在基礎關稅10%上的不同解讀。美國認為需要加疊,日本堅持當初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已經同意不加疊。
這讓負責談判的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再次匆忙赴美,先後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會談後,總算得到美國承認出錯,表示會採取措施,適時修改總統令。
至於台灣關稅是否也是疊加方式計算,行政院經貿辦8日晚間透過新聞稿說明,根據川普7月31日簽署的行政命令,各國對等關稅採取的是產品MFN,也就是原有的最惠國待遇稅率,再加上表格上列出的對等關稅稅率,換句話說,其實就是採取疊加方式。
在這個行政命令中唯一不是用疊加計算的,就是和美方達成協議的歐盟。
同時經貿辦也指出,行政院已經在4月的記者會,清楚說明是採疊加計算。行政院政委兼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楊珍妮在4月4日記者會上曾說:「4月9號開始,除了上述180個國家中貿易逆差較多的57國,除原有的稅率以外,另加徵個別國家對等關稅11%至50%不等的稅率。」
經貿辦表示,行政院也在4月提出支持方案,會以金融支持市場多元化、推動產業升級等措施,給產業必要支持,最後重申談判團隊仍持續與美方磋商,爭取更合理的稅率,也會討論供應鏈合作與232條款相關議題。
黃瑀喬/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