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關稅20%、瑞士39% 美貿易代表:下修空間不大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美國在8月1日大限之前公開的主要貿易對手國稅率,除了對巴西帶有報復性的50%,台灣的所謂「暫定稅率」為20%,略高於日韓,但比起加拿大和印度各為35%與25%,算是偏低。
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在美東時間1日當天以錄影方式、接受CBS電視台《面對國家》節目專訪時強調,對各國的稅率已經大致定案。
CBS《面對國家》主持人瑪格麗特布瑞南與葛里爾對談時提問,「未來幾天是否會持續談判再降關稅?」葛里爾表示,「我不認為未來幾天會有新的結果,這些關稅稅率都已大致談妥,有些已經宣佈,有些還沒有宣佈,其他還有些要看美國對各國的貿易逆差或順差水準,這些關稅稅率大致上已經敲定。」
不過美國貿易代表還是沒有把話說死。葛里爾指出,「有時候有些國家會回過頭來,提出更多更合適的讓步,川普總統要降低貿易赤字,要把製造業帶回美國,這些都是考慮的因素,決定是要加徵關稅還是簽貿易協定。」
紐約時報指出,從美國財政部的統計來看,美國每個月的關稅稅收,從4月就開始大幅增加,從原本不到100億美元,突破150億,5月又超過200億美元,7月甚至直逼300億美元大關。
另一方面,在歐盟與美國簽署貿易協定、降低關稅的同時,不屬於歐盟的內陸小國瑞士,原本以為可以拿到和英國與歐盟類似的條件。但就在8月1日瑞士國慶日當天,美方公佈的關稅稅率是39%,還高於4月份的暫行稅率31%。
《金融時報》報導指出,瑞士龐大的製藥產業儘管被排除在高關稅之外,但除了沒有正面回應川普降價的要求,還做出不切實際的投資承諾,是觸怒美方的重要原因。
這個結果也使得今年輪值擔任總統的財政部長凱勒祖特爾(Karin Keller-Sutter),飽受國內各方批判,瑞士媒體甚至形容說,這是公元1515年馬里尼亞諾戰役以來,瑞士對外關係最大的慘敗,凱勒祖特爾難辭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