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12日戰爭落幕 美以伊三方皆稱勝利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說:「我們獲得了歷史性勝利,這場勝利將會銘刻在後代的記憶裡,我們消除了兩個立即的生存威脅,核彈的毀滅性威脅以及2萬枚彈道飛彈的毀滅性威脅。」
納坦雅胡24日的全國電視演說,稱對伊朗的「崛起之獅」攻擊任務獲得歷史性的勝利,不僅將被記載在以色列戰爭史冊,還將被全世界學習。
整套行動涵蓋,對伊朗核子與飛彈設施的連續性轟炸、對軍事與國安高層的暗殺、以及對國營媒體和關押政治犯、外國囚犯伊文監獄的轟炸。
而2個星期前,納坦雅胡政府可說是內外交相迫的局面。內有解散國會、提前改選的壓力;外有反對加薩戰爭的抗議聲浪。但一場軍事行動就又讓民調支持率攀升,凝聚一致對外的向心力。

特拉維夫居民賓恩說:「終於我們可以安穩入睡了,我們感覺好多了。對小孩、對家庭都較少擔憂 ,我希望一直這樣下去,那才是最重要的。」
德黑蘭市中心革命廣場,24日照樣又是浩大的愛國同心大遊行,炮口一致對外,譴責帝國主義列強的狂轟濫炸。
總統裴澤斯基安(Masoud Pezeshkian)在對全國發表的書面談話,也稱獲得了「歷史性勝利」,還說「想要在伊朗人之間,製造不合與分裂的計畫注定會失敗」。
國際危機組織伊朗資深研究員拉法提表示,「過去數十年間伊朗的國安準則,主要就是3個要素,區域網絡的發展、彈道飛彈能力的發展,還有就是進可以推展到武器項目,退可以獲得減輕制裁的核子計畫研發。」

官方消息指13日開戰以來,至少有610位平民死亡和4700多人受傷,但海外流亡團體的資料指死亡數字有1000人,這一仗讓伊朗的軍事與核子研發都遭遇重創。
2003年伊朗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艾巴迪(Shirin Ebadi)表示,「這一戰向伊朗人和全世界證明了,伊朗政權有多弱,以色列能把他們的安全部隊送進伊朗造無人機,從內部發動攻擊,第一個晚上就殺了伊朗革命衛隊20名指揮官、6名核子科學家。伊朗承認了攻擊是從國家內部進行的,這個政權有多弱可見一般。」
伊朗國會23日通過了嚴懲通敵賣國者的法案,洩漏情報或是與猶太復國主義政權合作的人,將被判死刑。12日戰爭期間,安全機構展開了全國性的內部大清洗,逮捕了700人和處決6人。
2003年伊朗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艾巴迪進一步表示,「這個政權想要以逮捕人民來掩飾其失敗,因為擔心這場戰爭的失敗會讓人民更有勇氣走上街頭,今日政府宣布12日戰爭期間,他們逮捕了700人,然而民間與其他的來源數字更高。」

而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打破美伊46年不直接交戰慣例,甚至在未經國會授權下轟炸伊朗核設施,引來兩黨議員的批評。副總統范斯(J.D. Vance)24日在俄亥俄州共和黨晚宴闡述,川普主義的外交政策原則。
美國副總統范斯指出,「我所謂的川普主義很簡單,第一你要清楚表達美國的明確利益,這個例子就是伊朗不能擁有核武;第二,嘗試強勢地以外交方式解決這個問題;第三當你無法以外交方式解決,就動用壓倒性的軍事力量來解決,然後在局勢演變成曠日持久的衝突之前趕快離開,那就是川普主義。」
阿拉伯改革倡議執行長胡瑞表示,「我認為美國大舉的介入伊拉克,並入侵伊拉克與阿富汗,也從未能夠把它們軍事優勢轉換成任何持續性的政治項目,所以我是相當悲觀的,過去12天發生的讓我非常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