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跨國數位平台無償使用新聞 產學界籲媒體議價法立法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Google、Meta等跨國數位平台,無償使用媒體產製內容,卻壟斷超過7成的廣告收益,也讓新聞產學界提供2大改革訴求,除了再度促請政府,加快就《媒體議價法》立法,也喊話設立新聞基金,改善記者勞動權益、支持深入報導;更有學者表示,政府放任不公平狀態,未採取相關作為,就是與傳播學者乃至於新聞業為敵。

滑社群、看新聞,各類報導都有,這類跨國數位平台一手免費使用媒體新聞內容,另一手壟斷多數廣告收益,引起反彈,也讓新聞產、學界,再次督促立法強制議價。

新聞界發動連署,截至22日前短短不到10天,超過1450人響應,提出2大改革,一是主張與數位平台,對等協商內容使用費;二則創設新聞基金,指定跨國平台,每年提撥廣告營收的固定比例,改善媒體環境。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秘書長邱智鑫表示,「大家都會開玩笑說,我們其實是在媒體『慘』業,但這個慘不是產業的產,是淒慘的慘,唯有透過制度化的機制,才能有效促進內容產製方的平台間合理分潤。」

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林麗雲則指出,「Google或是Meta拿走了7成的數位廣告,這會影響到我們媒體的生計,這是我們整個社會系統性的危機。」

關鍵一大核心就是使用者付費,學者點出,媒體未能獲取應有報酬,從而接業配、接標案維生,不但惡化媒體產業鏈發展,無法發揮第四權功能,更嚴重衝擊新聞工作者的勞動權益。

台師大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王維菁則認為,「如果政府繼續放任這樣不公平的經濟結構狀態,也沒有任何政策作為的話,那政府其實就是要跟我們這些記者們的老師,也是要跟整個新聞產業為敵。」

產學界共同喊話政府該有所作為,加快《媒體議價法》立法,改善媒體工作環境,支持深度報導,也呼籲平台能夠攜手同行,共榮共存。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