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航空展製造商搶商機 空難、戰事陰霾添變數
身為地主,歐洲空中巴士集團的明星機種A350-1000,當然不會放過好好表演的機會。
但看看地面上,跨海而來的美國波音公司不僅攤位面積不惶多讓,也出動號稱夢幻客機的波音787,來跟A350一較高下。

然而,原訂出席盛會的波音執行長奧爾特貝格(Kelly Ortberg),卻因為日前傳出的印度航空重大空難,被迫留在美國坐鎮而缺席。
《法國航空》雜誌記者阿列克西羅謝報導,「信譽對航空圈內的任何產業都很重要,不管是飛機製造商或航空公司都一樣,單一事故就足以重創顧客的信任感。所以當務之急是重建乘客的信任。印航這起事故讓波音面臨困境,而總體來說,空中巴士集團也會受影響。」
本屆展覽還出現一個小插曲,就是向來在各大航空展搶盡風頭的以色列,這次在巴黎的攤位,遭到法國政府下令以黑色布幔把攤位隔離開來,禁止參觀者接近,理由是以軍在加薩的軍事行動,引發歐洲各國不滿。

對於航太相關製造業者、以及航空公司和各國政府這供需雙方來說,持續的戰事是危機,也是機會。
機會來自於各國軍方目前積極尋求提升國防預算,藉此抗衡地緣政治的假想敵,軍火商可藉此大發利市。包括地主法國的飆風戰機、歐洲多國合作的颱風式戰機,還有美國的外銷尖兵F-35,都在航空展亮相。
但各地戰爭也影響全球供應鏈,有的是因為經濟制裁而難以取得原物料,有的是因為重要航道面臨敵對勢力威脅。
諾丁罕大學機械工程教授凱蘿伊斯威克指出,「我認為問題在貿易障礙與供應鏈,全球供應鏈問題是現階段全球的共識。另一個問題是,原材料哪裡來?所以目前要研究的是找出化學結構,以了解現有材料能做到什麼境界。」

當然,方興未艾的關稅與貿易戰,同樣是相關產業不能忽略的因素。
航空產業分析師艾柏拉菲亞認為,「關稅與貿易戰風險讓人們打退堂鼓,還有其他的貿易障礙也是。所以人們的焦點是,可以克服困難到什麼程度?真正的風險會到什麼程度?」
業者與分析師都指出,航空產業的採購決策,不比平常家裡買菜買衣服,而是要考慮未來10年、20年的市場動向,特別是航空公司如何維持機身與引擎的維修效率、新舊飛機與機組人員的整合跟訓練,都不能等閒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