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以下手機管理草案出爐 學生團體籲落實校園民主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考量學生手機成癮問題等的因素,教育部昨(21)日公布高中以下學校的學生攜帶行動載具到校管理原則的草案。學生團體今日和立委一起舉行記者會,呼籲教育部落實校園民主,手機管理決策納入學生意見,並要分級管理、因校制宜,並且要辦實體座談會廣納各方意見。
台南兒少代表、高中生柳俞安指出,「只要被抓一次就是兩支警告,你只要是上課在老師沒有同意的情況下使用手機,那就是會被記過處分,其實我也希望不要用這種記過的方式。」
談到高中課堂上玩手機被處分的情況,柳同學說雖然老師有要求同學上課前統一交出手機,可是同學卻有人交假手機,甚至不配合,教學現場手機保管的狀況其實很多。
由於教育部公布學生帶行動載具到校管理原則的草案,引發熱議,學生團體在立委陪同下舉行記者會,表達落實校園民主的看法。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楊姿潁認為,「學生不應該只是被動接受政策的對象,更應該是能夠參與制度規畫評估的主體,若最終的版本讓學生代表淪為形式、讓分級機制淪為空談,那我們恐怕會再次陷入由上而下、一體適用的老套路。」
雖然草案預告期到6月1日,尚未定案,立委則認為教育部令下強制規範,可是校園手機管理要尊重教學現場,辦實體座談會廣泛討論。
民進黨立委吳沛憶表示,「在高中的手機管理,因為現在就是開放式回到各校去討論,倘若有學生或者甚至有老師,提出來說個人保管也是一個方式。」
國教盟副理事長陳國祚則提到,「把老師的課呀,什麼教室情形就直播出去了,老師等於說受到嚴格地監控,真的對我們家長跟老師都造成很大的困擾。」
學生團體有聲音,家長團體則認為除了手機成癮問題,保管學生的手機也能防止學生上課開直播,讓老師有如受到監控、影響教學的情況。對此立委強調,會再和教育部進行討論是否借鏡國外電子保管袋等的作法,讓執行的細節能更完善。
洪詩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