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南韓華僑協會與政府事務延期 盼戒嚴風波儘快落幕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南韓戒嚴風波引起國際高度關注,公視記者呂玠鋆和陳泓屹今(6)日持續在南韓首爾實地採訪首爾的華僑協會。僑界都表示,要跟政府往來的事務目前只能暫時延期,也希望事件能快速平安落幕、回歸正常生活;另外也帶您了解今日韓國平面媒體針對這次事件的最新報導和解讀。

公視記者呂玠鋆報導,「公視新聞團隊帶您前進南韓首爾的現場。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在6日一早各大報紙,其實還是針對這次戒嚴的議題來報導。尤其朝鮮日報講到,當初特種部隊以為是針對北韓,但是到了現場才發現竟然是國會;而在東亞日報則表示,其實尹錫悅總統認為自己並沒有做錯,不過當時的戒嚴司令官也就是陸軍參謀總長則是強調自己完全不知情。但戒嚴以及後續的尹錫悅彈劾案正影響著韓國社會,我們實際走訪到了首爾的華僑協會,其實他們都希望事件能快速平安落幕。」

韓國漢城華僑協會發言副會長趙修韻回應,「我們都是在僑界活動的人,如果我們有東西要跟韓國政府去接洽的時候,碰到這種敏感時期我們就比較不方便去跟他們接洽。至於生活上的影響,可能就是物資和一些生活的費用。你知道韓國是高消費的國家,所以出去一般生活的消費可能會比較提高一點吧。我覺得像彈劾,大家也知道韓國拿著蠟燭彈劾又不是1、2次,然後我們首爾的華僑剛好又住在明洞市中心這邊,我們經歷了很多,但我們不會特別去參與,這也就是個人的行為、個人的選擇,所以我們也不方便多說。」

呂玠鋆報導,「緊接著我們來到韓國漢城華僑小學,對於教育以及社會氛圍的影響,校長表示其實孩子們從小就耳濡目染。」

韓國漢城華僑小學校長郭美華說明,「因為韓國是常常示威的社會,很多工會經常有他們的訴求,所以小朋友對示威的這一部分雖然懵懵懂懂、不是很清楚,但是也不會感到太驚訝。台灣社會課本有提到的話,我們也會舉韓國示威的例子,我們經常內容是台灣的,但是舉例用韓國的。」

呂玠鋆報導,「當地華僑其實多半從事餐飲以及生意買賣,對於南韓政局的變化雖然有些許的影響,最終他們都還是希能夠回歸平靜、安定生活。」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