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升溫衝擊海洋生態 泰國潛水俱樂部投入珊瑚復育
五顏六色的各種魚類在珊瑚礁之間游來游去,這裡是泰國南部暹羅灣海域的閣道島,它屬於南部人口最多的素叻它尼府,當地華僑稱為萬倫府,而3座主要島嶼中最小的閣道島,泰文意思是烏龜之島,因此華人也把這座島嶼稱為龜島。
靠觀光維生的龜島,潛水是最大宗的活動,總面積不過21平方公里,相當於台北市中正區的3倍大,就有60幾家潛水中心和俱樂部。但隨著全球海水溫度上升,龜島海域跟全球許多地方一樣都出現珊瑚白化的現象,不僅讓海底世界黯然失色也衝擊了海洋生態。

14歲的南娜林接觸潛水僅僅2年,就感到生態危機的嚴重性,在潛水保育人員的帶領下,還未成年的她就投入珊瑚保育工作。
潛水俱樂部學員南娜林說:「這樣做可以對環境有正面貢獻,我很喜歡。」
南娜林和伙伴們的工作,就是記錄珊瑚與珊瑚礁的顏色變化,然後交給民間保育團體彙整。
保育團體潛水教練明克斯表示,「從科學的觀點,我們是在蒐集資料,並與政府相關單位合作,促使他們評估進行中的各項保育計畫。而站在學習的觀點,我們是在教育大眾,透過教育來提高大家的環境意識。」
除了記錄珊瑚生態變化,保育團體也鼓勵在校學生,以鋼筋建構人工的珊瑚棲息地,讓天然珊瑚重生,也讓新的珊瑚礁成為魚群可以聚集的所在。

珊瑚保育團體計畫主持人米勒表示,「我們所在的地點,珊瑚生長得很不錯。魚群數量回升了、鯛魚族群回來了,河豚還會協助控制生物污垢。我們也看到天然珊瑚礁在此重生。」
保育團體潛水教練明克斯則表示,「世界各地的新聞報導,提到聖嬰現象引發珊瑚白化以及許多海洋生態問題,這些都提高大家的環境意識。」
根據全球礁岩這個民間組織宣稱,因為如此而重生的珊瑚棲息地已超過2000個,珊瑚的存活率達75%。另外,他們也發現即使海水溫度上升,仍然有在地生長的珊瑚,展現出強韌的生命力,可以頂住惡化的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