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電動車成歐洲政策主流 中國掌握鋰礦供應鏈成一大挑戰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電動車已經成為歐洲各國政策主流,而電動車不可或缺的鋰離子電池當中最重要的鋰礦,也成為各國爭相掌握的天然資源。但鋰礦的開採與提煉,經常引發地方正反兩極意見,另外中國掌控鋰金屬礦藏與供應鏈,也成為歐美的一大挑戰。

森林保護協會成員莫希梭特與友人走在林間小路,看來十分悠閒,但他卻完全高興不起來,因為就在路的另一邊,原本大片翠綠的森林已經被鋰礦開採業者開挖砍伐。

莫希梭特指出,「如果你和這片森林與土地有所連結,你就會反對這個開發計畫。這裡的觀光口號是『回歸根源』,但是很顯然的已經回不去了。」

這裡是法國中部的阿列省,歷史上曾經統治西歐大片土地的波旁王朝的起源地。多不勝數的古蹟和隨處可見的翠綠山林,成了重要的觀光資源。

然而進入21世紀的第3個10年,拋棄內燃機引擎、走向電動車已成歐洲各國的政策主流。而電動車不可或缺的鋰離子電池,當中最重要的鋰礦,成了各國爭相掌握的天然資源。

一般的電動車,車用電池重量平均約400到450多公斤,其中至少需要10公斤的高品質鋰金屬,如果是特斯拉的產品,更需要多達80公斤。

不過鋰礦的礦藏集中在少數國家,其中前3名的玻利維亞、阿根廷、智利,這個南美洲ABC鋰三角蘊藏量就佔全球6成以上。

更關鍵的是,從開採與提煉鋰礦、製作成車用電池需要的鋰化合物,以及最後的電池生產,整個供應鏈已經被中國透過簽約與購併占有主導地位。

法蘭西24新聞網引用的統計顯示,中國掌握的鋰礦開採雖然只占14%,但提煉成高品質的鋰金屬有89%由中國控制,中國掌握的鋰離子電池的產能占全球75%。歐美各國如果要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另尋鋰礦的礦藏與新建供應鏈成了必須要走的路。

阿列省省政府代表特里姆芭赫表示,「這攸關法國能源戰略的基本利益。我們正共同努力,從中央到地方攜手合作,一起推動這個開發計畫。」

法國政府宣稱阿列省的鋰礦如果順利開採提煉,未來幾年可提供70萬輛電動車的車用電池所需。不過法蘭西24新聞網的分析認為,不只是法國,整個歐洲在尋找鋰礦資源、掌握提煉技術與電池生產,已經遠遠落後給中國很多,如果強行推動內燃機引擎的日落條款,也就是在未來10年內進入全電動車時代,對歐洲是福是禍,還很難說。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