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擬放寬家庭看護移工門檻 不限於巴氏量表認定
吳雅瑜 吳嘉堡/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衛福部、勞動部今(12)日討論放寬家庭看護移工申請門檻,不只限於「巴氏量表」認定方式。但雇主團體表示,移工來源數不夠,再怎麼放寬申請門檻也沒用,必須開發其他來源國,才能滿足所有長照家庭需求。
身心障礙者若想要申請外籍看護工,第一步就是需要醫療人員的巴氏量表評估,但取得困難也耗時,現在衛生福利部和勞動部將討論放寬家庭看護移工申請門檻。
衛福部長薛瑞元透露,將朝哪些項目可憑特定身障手冊免經巴氏量表評估,即可聘僱外籍看護方向進行討論。
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有些罕病或這就是運動神經元的損傷這類的,以前都是重度才可以申請外籍看,現在我們希望,也許哪些身心障礙類別是比較需要照顧的,那也許在中度輕度,比方說失智症即可申請。」
薛瑞元表示,免除巴氏量表評估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再把病人推到診間,只要有看過病、有診斷,並經過鑑定取得身心障礙手冊且符合規範者,即可免除巴氏量表、得以申請外籍看護照料,不過外界也擔放寬後,重症病患會無人照顧。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指出,「包含像是中風或者是癌症,像是巴金森氏症或失智症等等,然後再搭配年齡,都是可以納入免評的範圍,也能夠更開放更多元的認定機構,像照管中心等等,這都是可以去思考的。」
根據勞動部最新統計,今(2023)年7月扣除失聯移工,我國實際聘僱看護移工較疫情前大減2.6萬人。雇主團體認為,真正的問題不在於巴氏量表,而是移工來源數根本就不夠。
台灣失能者家庭暨看護雇主國際協會理事長張姮燕說:「比人家要求的還要少,薪資沒有落後,條件是放寬很多,這些國家包括新加坡、香港、日本、韓國,光是在亞洲他們的勞動力引進國,就已經不是像台灣只有菲律賓、越南和印尼3個國家,一定要先去多開發一些勞動力的引進國。」
張姮燕認為,以現況來說,申請巴氏量表後最快3天就可以拿到,但若要聘1個移工卻要等待至少6個月。因此開放看護移工,不是只有開放門檻,還要有人可以引進,並且不會成為沒保障的黑工市場受害者,才能真正解決家庭的照顧與陪伴問題。
洪詩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