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鏈恐助長勞動剝削 5千萬人淪現代奴隸
在烏干達一處民宅,年僅22歲的年輕女孩卡洛,正準備啟程前往沙烏地阿拉伯。由於家鄉工作難找,海外薪資是母國的兩倍,卡洛毅然決然出國,要賺錢讓家裡稍微喘口氣。
卡洛說:「我想盡可能地賺錢養家,也許等回國後就能做點生意,幫我的手足們支付學費。」

2022年,超過8萬名烏干達移工前往中東國家,不少人卻遭遇惡劣工作環境,NGO組織1年就收到過數百件虐待勞工通報。
幫傭權益組織主任納布巴指出,「男性會脅迫女幫傭性交,若拒絕,他就把你從4樓丟下來,最後連命都沒了。」
曾從事幫傭的婦女表示,「幫傭沒有假日,晚上也得工作。護照會被扣押,就如同囚犯一樣,因為一旦證件被拿走,你什麼都不能做。」

這些殘忍的待遇是現在進行式,全球目前約5000萬人口淪為「現代奴隸」,包括強迫勞動、強迫婚姻、債務奴隸、人口販運和奴役。
其中,遭強迫婚姻約有2200萬人,強迫勞動則約2700萬。根據人權組織調查,現代奴隸有四分之一是小孩,女性和女孩則超過50%。
人權組織「自由行」創辦人弗利斯指出,「有些是被強迫在阿拉伯國家工作的外籍家庭幫傭,也可能是疫情造成的經濟因素,導致年輕女孩被迫結婚。我們可以看到索馬利亞在疫情期間,試圖重新通過8歲以下童婚立法。」

現代奴隸最常出現在限縮人權、常發生衝突或政局不穩的國家。去(2022)年卡達世足賽就不斷傳出剝削勞工事件,過去也有東南亞移工在中東國家遭雇主虐待殺害。
另外,部分G20國家以及實施威權統治的地區,執政當局則可能迫使百姓做特定工作、入獄或強制徵兵。
這些藉由逼迫現代奴隸生產的商品,最後則透過全球供應鏈出口他國。民眾在無所知的情況下購買,間接助長勞動剝削。
弗利斯表示,「5000萬現代奴隸人口中,5成的人分布在G20國家。全球最有權勢的這些國家,最有責處理現代奴隸問題,不僅自己國內,還有全球供應鏈。」
人權組織「自由行」全球研究主任拉森點出,「G20國家進口的高剝削風險產品,前5名為電子產品、服飾、棕櫚油、太陽能板和紡織物。自中國出口的太陽能板是首次被列入名單,因為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該地能源轉型有關的綠能產業,與強迫勞動有關。」

為避免國民海外工作遭虐,許多國家早已開始動作。印尼自2015年起,就禁止輸出勞工到中東21國家;菲律賓政府則在2018年,下令全面禁止國民前往科威特,並協助勞工返鄉。
但部分低度發展國家,當局卻未必積極處理。烏干達勞動部就業委員會成員伊格魯直言,「他們需要我們的勞工,我們則需要解決一些挑戰,像是失業和貧窮議題。」
儘管過去烏干達政府一度禁止國民前往沙國工作,近期更聲稱會重新檢視兩國協議內容,前往中東地區工作的烏干達移工卻依舊數以萬計,每年匯款回鄉的金額高達9億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