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資料長期濫用已違憲 11人申請停用非健保醫療行為
吳雅瑜 謝其文/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健保資料庫長達20年的資料濫用,去(2022)年已遭憲法法庭宣告違憲,應於3年內修法。在修法真空期,台灣人權促進會協助11人向健保署發出申請,要求停止將其健康資料用於健保與醫療行為以外,撫平隱私侵害帶來的治理危機。
民眾在健保資料庫中的醫療等隱私個資,過去20年都提供學術等單位使用,無須經過當事人同意。去年憲法法庭認為,個人健保資料欠缺個資監督機制,及當事人請求停止使用規定,應於3年內修法。現在是修法的真空期,台灣人權促進會協助11人向健保署發出申請,要求停止將其健康資料,用於健保與醫療行為以外。
參與申請人王曦指出,「科技進步的關係,其實老實說,可能10年前去識別化的東西,有可能20年後,它其實還是會被對比出來。我們擔心的是說,3年之後如果都沒有任何動靜的話,其實這件事情有可能會被忽視。」
台權會認為,雖然健保署過去在做這些去識別化時,已經有把某些欄位拿掉,或是在特定欄位上加密,或資料是禁止攜出,健保資料庫中的這些醫療等隱私個資,仍可與其他政府資料串連,便足以識別出個人,暴露的風險也攀升,因此認為在尚未完成修法的3年間,應立即採取保護措施。
台灣人權促進會數位人權專員周冠汝表示,「11位當事人裡面他們不是當時的原告,健保資料庫就是從訴訟到今天是10年,但其實它整個目的外利用是已經超過20年,但我們同時也知道說,有很多有公共利益研究,它是需要運用這些資料,所以我們並沒有要求這個資料庫,不能再從事目的外利用。只是說如果有當事人,他對這些資料有疑慮,以及我在修法過程,可以含納更多不同的團體的立場,修法之前可不可以有更完整的保障。」
對此健保署表示,因涉及議題甚廣,包括修正相關法律或另立專法,修法範圍除健保資料外,是否涵蓋其他健康資料等事項其實,強調已委託專業研究機構,召集專家學者進行研議,也提出修法建議與相關規劃。
預計2023年6月,會有初步規劃報告,後續再進入實質修法,辦理公聽會。
李文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