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遭爆文物裁切裱裝 查無該事件懲處紀錄

國立故宮博物院在日前傳出有典藏的明清時期文物破損,引發各界關注,結果近期又有立委爆料,早在10年前就有發生過書畫文物的裱裝被裁切,也讓故宮持續成為討論話題。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7日前往故宮考察,除了要了解庫房文物的保存和管理之外,也希望能釐清文物毀損的原因和過程。

故宮館藏黃河蘭州浮橋圖,依照文資法列入重要古物,但有立委指出,在馬政府時代,有工作人員為了把畫作塞進展示櫃,把畫作左右的裱裝花綾裁一小部分,引發討論。

民進黨籍立委林宜瑾表示,「為了讓黃河蘭州浮橋圖能夠進展櫃,居然下令同仁把原裝裱的花綾左右兩側各裁掉一部份,這種削足適履、糟蹋文物的行為令人髮指。」

國民黨籍立委林奕華表示,「這事實上在2013年明明新聞有出來過,他修的那個裱褙,其實原圖是完全無損的狀況,就已經這名科長就已經被拔除,我們到底有沒有要面對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問題,還是只想要用這樣一個烏賊戰的方法。」

故宮指出,陳報密件已經完成解密程序,查無該事件懲處紀錄。事件發生後沒進行修護的紀錄,將會啟動檔案清查及密件檢討,清查完成後會公布結果。但從幾件明清時代的瓷器破損,到10年前的畫作處理事件,都讓故宮的文物的保存及管理議題備受各界討論。

國民黨籍立委鄭正鈐表示,「到底過程是怎麼樣子,那我們要怎麼樣子能夠建立更好的SOP、更好的環境。」

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表示,「我認為,包括提存取的作業,都應該要有一個明確的作業系統,光是陶瓷器的部分大概就有300多件(破損),那這300多件的情況下到底是屬於什麼樣的情況,我們去長期以來都沒有好好去檢討,我們系統面向該怎麼來做改進。」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表示,「我們發現,我們以前的這個儲藏方式必須改變,這個我的態度很清楚,一切透明、一切公開。」

立法院教文委員會前往故宮考察。故宮院長吳密察也就庫房的文物保存以及文物破損的處理SOP進行說明,更承諾該公開的資料就會公開,希望能經由種種措施讓文物更有安全保障,而整體考察預計下午3至4時才會結束。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議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