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一位謝小姐,在8年前接受腎臟移植手術後,卻引發面部帶狀疱疹,差點影響到腦神經和視神經。台中榮總表示,這是因為器官移植患者,必須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避免排斥,但卻也讓病毒再度活化增殖,引發帶狀疱疹,其中以接受心臟移植的罹病風險最高,是正常人的14.34倍,這項研究也登上國際期刊。
謝小姐的臉上大片紅腫,還冒出不少小水泡,眼睛周圍也都是。起先以為是顏面神經病變,後來刺痛感越來越強烈,就醫診斷是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
謝小姐說:「一開始是眼睛痛,靠近耳朵這邊,所以耳朵也在痛這樣子,最後都是發在左臉這邊,整個這裡都是,因為腎臟移植之後,就是時不時就會發燒,就會住醫院這樣子,所以那時候就想說,會不會是一般感冒。」
醫師診斷發現,患者顏面的帶狀疱疹,沿著神經節分布,差點損傷到腦神經和視神經。原來患者在8年前接受腎臟移植手術,為了避免排斥須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但卻也讓原本潛伏在體內的病毒再度活化增殖發病。醫師表示,器官移植的患者感染機率,感染風險比一般人高出許多。
台中榮總副院長傅雲慶表示,「以前感染過後,它(病毒)只是躲在你體內,它並沒有真正消失,等到你疲累、睡眠不足、抵抗力下降或使用免疫抑制劑,這些病毒就可能會再活化,心臟(移植)它所使用的(抗)排斥藥物,相對來講可能讓免疫力下降得更大。」
台中榮總對不同類型的移植患者分析,其中心臟移植感染風險為正常人的14.34倍,腎臟為9.13倍,這項分析也登上國際期刊。而醫師也呼籲,器官移植的患者如果有皮膚水泡,或是神經疼痛的病灶,就要盡快就醫,以抗病毒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