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

  • 日法合作研發「機械第6指」 盼協助人類日常生活

    |全球

    日本和法國的研究團隊,日前研發出「機械第6指」,透過感知器偵測手臂的肌肉活動,發出訊號就能驅動手指。目前尚未進入實用階段,但研究團隊表示,會強化驅動系統,讓機械手指幫助人類日常活動。

  • 高雄男腳趾移植右手食指 現已能拿筆寫字

    |地方

    斷肢接回來已經是複雜手術,若要移植腳趾來重建手指就更有難度。高雄一位鄭先生,1年多前因一場工安意外,導致右手上臂骨折,食指到小指全被截斷,只剩大拇指。他在醫生建議下,9月接受腳趾顯微移植接指手術,將腳趾移植到右手食指處,目前恢復狀況良好,已經能拿筆寫字。

  • 花蓮男疑酒駕拒測 情緒失控咬斷警手指

    |社會

    日前,花蓮警方在市區巡邏時攔查一名騎乘機車的酒駕男子,帶回派出所時,男子突然情緒失控,當場咬斷派出所所長的大拇指,所長被送往醫院趕緊手術縫合。這名涉及酒駕的男子在警方偵訊後,被依公共危險、重傷害、妨害公務等罪嫌移送地檢署偵辦。

  • 男上公廁遭門夾斷指 竹縣環局被判國賠75萬

    |

    新竹一名羅先生,3年多前遭公廁重達148公斤木門,意外夾斷左手中指,事後訴請國賠,求償超過100萬,新竹地院一審判決,認定新竹縣環保局有設置和管理疏失,判賠75萬8千多元,全案還可上訴。 羅先生指出:「因為它是在末梢神經的地方,所以現在都是又酸又麻的狀況,晚上的時候都會被痛到嚇醒。」 講得又氣又無奈,羅先生的中指斷了一截、接不回去,被迫做中指截短手術,至今仍經常感到不舒服,回想事發經過,他說三年

  • 長期手指負荷過重 5旬婦人指節變形腫痛

    |

    經常使用手指活動或工作的長輩,可得多注意退化性關節炎。一名54歲的婦人因為長期手指負荷過重,三年前開始出現腫脹,只服用止痛藥,而手指還出現指節變形腫痛。醫師表示,透過動脈注射療法,將藥物注射手部動脈,症狀漸漸改善。醫師提醒,手指退化性關節炎常見於40歲後的女性,除了應該避免過度負荷,動作也應該適度調整。   婦人的手指腫脹、關節已經變形,不僅無法彎曲還疼痛不已。醫師透過檢查發現,婦人的手指關節歪

  • 澳洲發現瀕絕種「侏儒負鼠」僅7克重 全世界體型最小有袋動物

    |

    澳洲的袋鼠島在歷經去年的野火浩劫後,首度發現瀕臨滅絕的侏儒負鼠,重量最輕的只有7公克,只有人類的手指頭大,是全世界體型最小的有袋動物。另外在墨西哥海域也出現3隻罕見的喙鯨,科學家研判可能是新物種。 照片中左邊這隻是西部侏儒負鼠,右邊是小侏儒負鼠,牠們是野生動物保育組織最近在澳洲袋鼠島的最新發現,其中小侏儒負鼠只有七克重,個頭大約人類手指頭那麼大,堪稱世界最小有袋動物。澳洲去年9月到今年初爆發森林野

  • 中風者以鏡像手復健機器人 效果提升二至三成

    |

    中風患者常會出現手臂無力、手指打不開的情況,林口長庚醫院去年引進全球首創「鏡像手復健機器人」,讓中風患者穿戴機械手,復健效果提升兩到三成。 52歲的簡女士,去年中風、左半身癱瘓,就連手指頭也無法完全打開,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得靠別人幫忙,讓她一度相當沮喪,幸好在醫師建議下,除了傳統復健,她又另外接受新的「手部復健機器人」訓練,現在左手臂已經能抬高,手指頭的抓握能力也恢復,還回到職場上班,工作打電腦都不

相關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