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洛西來不來?5個QA了解美國眾院議長「訪台計劃」意義與影響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29日起展開亞洲出訪行程,傳言將率團訪問台灣。(圖/美聯社)
曾當眾撕毀川普備份講稿的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29日起展開亞洲行,傳言將率團訪問台灣,若成行意義重大;裴洛西將繼1997年的金瑞契(Newt Gingrich)後,第2位訪台的美國眾議院議長,也是少數訪台的民主黨重量級政治人物。裴洛西亞洲行目的為何?為何引起中國強烈反彈?對台灣的國際地位又有何指標意義?5個QA帶您一次了解。

裴洛西是誰?她做過什麼事?

裴洛西(Nancy Pelosi)自1987年擔任美國眾議員,本屆已是她的第18個任期。2006年民主黨在美國期中選舉獲勝,隔年1月7日身為眾院民主黨領袖的裴洛西順勢寫下紀錄,成為美國歷史上第1位女性、來自加州、義大利裔的眾議院議長。

2019年她再度上任議長迄今,且所屬民主黨掌握議會多數席次。依美國憲法規定,眾議院議長在總統繼任順序排名第2,僅次於副總統兼參議院議長賀錦麗,在美國政壇地位上非同小可。

民主黨裴洛西於2006年成為美國眾議院第一位女議長。(圖/法新社)

與川普不對盤 當眾撕講稿給難堪

2020年2月4日,美國總統川普至國會發表國情咨文,進場後先將備份講稿交給坐在後方的副總統潘斯和眾院議長裴洛西。川普步上講台時,裴洛西伸手準備與他握手,川普卻刻意視而不見。裴洛西也不示弱,立即還以顏色,待川普演講結束後,當眾撕掉川普的講稿備份文件。記者追問裴洛西舉動用意,裴洛西表示「這已是十分客氣的做法」,又稱國情咨文內容沒有一頁是真話。

怒而手撕川普國情咨文的動作,裴洛西向媒體表示,「是因為這個演說相當骯髒」 ,並認為自己已經算很客氣了。(圖/美聯社)

反中態度強硬 曾赴天安門挺民主派

裴洛西長期以關注中國人權見稱,1991年她曾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支持民主改革派,還因此遭中共驅逐出境。在2019年反送中事件,她也公開表達譴責中國對港人的暴行,以及新疆維吾爾穆斯林的種族滅絕行為,是美國對中國強硬派的代表人物。

1991年,裴洛西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打出橫幅寫著「獻給中國民主事業犧牲的烈士」,為此她被驅逐出境。

誰受邀入亞洲行訪問團?訪台目的又為何?

82歲的裴洛西原定於4月出訪亞洲,但因新冠病毒檢測陽性而暫停訪問計畫,當時已有傳言在行程中加入台灣一站。

7月19日英國《金融時報》獨家揭露訪台一說,迫使中國及白宮不得不出面說明。裴洛西本人21日親自回應,基於安全考量,她從不談自己的出訪計畫。但她表示,「展現對台灣的支持,對我們來說很重要。」

《NBC》27日報導,裴洛西亞洲之旅目的地清單包括日本、南韓、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僅列為暫定。

裴洛西邀請多位資深國會議員參與訪團,涵蓋民主、共和兩黨議員。美國眾議院外委會共和黨首席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27日向《NBC》證實,裴洛西有邀請他和民主黨籍的米克斯(DN.Y.)一同前往台灣。麥考爾是第一位公開證實裴洛西確實有訪台計畫的人士,但他因個人行程衝突無法參與。

此外,去(2021)年11月曾率領代表團訪問台灣的退伍軍人事務委員會主席馬克·高野(Mark Takano)以及其盟友加利福尼亞州民主黨眾議員安娜·埃蘇週(Anna Eshoo)都有獲邀,不過目前人選尚未公開。

中美兩方怎麼看?

總統拜登20日被問到對裴洛西計劃訪台的看法時表示,「軍方認為現在不是好主意。」;白宮國安會戰略溝通協調官的柯比26日則重申,裴洛西是否出訪由她自己決定。

拜登7月20日被媒體提問裴洛西是否應該在今夏訪問台灣時表示,「軍方認為現在這不是一個好主意,但我不知道裴洛西訪台計畫的狀況如何。」(圖/美聯社)

裴洛西可能訪問台灣,獲民主及共和兩黨同僚支持,部分國會議員認為,美國國會最高領導人沒有表現出屈服於中國政府壓力的跡象很重要。1997年首位訪台的聯邦眾議院議長金瑞契(Newt Gingrich)也在推特上鼓勵裴洛西訪問台灣,「而且要率跨黨派代表團去。」

此外,今年3月才訪台的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也發推文支持裴洛西訪台,他寫說,「南西(裴洛西)我和你一起去。中國封殺我,但熱愛自由的台灣不會。和你在台灣見了!」

對拜登政府來說,若議長裴洛西率團訪台,某種程度相當於將台灣認定為一個國家,觸碰到美國「一個中國政策」(One-China Policy)的底線;對中國來說,這也嚴重踩到「一個中國原則」的紅線,破壞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5日回應,不願表明中方是否將採取軍事回應,但表示中方正「嚴陣以待」,若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將採取堅定有力的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時空背景不同?為何眾議院議長這次訪台備受關注?

裴洛西並非第1位訪問台灣的美國眾議院議長,1996年李登輝成為首位民選總統,隔年,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金瑞契(Newt Gingrich),率領議員代表團在中國進行為期3天的訪問後,旋風訪台,並與當時總統李登輝見面,金瑞契表示,他支持「一個中國」政策,但這「一個中國」在聯合國中應有各自代表且被平等對待,他將為此做出努力。

1997年4月2日,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的金瑞契來台與李登輝總統會面。(圖/美聯社)

裴洛西此次計畫訪問與金瑞契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發生在中美關係緊張時刻,北京認為美國正在遠離「一中政策」。

近年美國對台外交發生明顯變化。前國務卿蓬佩奧2020年向台灣總統蔡英文就職表示祝賀、國務卿布林肯公開稱台灣為「國家」、拜登政府邀請台灣駐美代表出席拜登就職典禮,並邀請台灣參加民主峰會。

儘管這些舉動都不等於正式的外交舉措,但中國可能會將裴洛西此行視為一個機會,以發出訊息,告知美國必須停止越線。

若訪台計畫成真 對台灣有何影響?

拜登和習近平於美東時間7月28日進行長達2小時17分鐘的通話,習近平警告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玩火必自焚」,希望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履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

對此,裴洛西訪台意圖曝光,使美國決策者幾乎沒有選擇的餘地。若她取消此行,將會助長中國對台灣的脅迫力度,打擊台灣對未來的信心。另一方面,訪問也可能會引發台海危機,因為中國將不得不做出回應,以免其威脅被視為空殼。

裴洛西率團出訪前一天,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與華府智庫亞洲專家扎克·庫珀(Zack Cooper)在《紐約時報》撰文表示「裴洛西的台灣行過於危險」,文章指出「美國與中國在台灣海峽有發生衝突的趨勢」,強調中國的野心隨著軍事實力強化而膨脹,或許很快就能具備侵佔台灣的能力,中國甚至不惜與美國一戰。

不過美國智庫學者另一派看法則認為,中國不會因此採取實質軍事行動,因美中雙方因疫情與戰爭影響,接連面臨國內經濟問題,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中國研究學者孫韻(Yun Sun)表示,習近平將於2022年下半年展開第3任期,在此敏感時機,他很可能比美國更不希望雙邊關係惡化。

在中美關係緊張時刻,裴洛西為何「冒險」的展開暫定台灣行程的亞洲之旅?而又是誰曝光了訪台消息?是無意還是故意?無論裴洛西訪台計畫是否成真,兩國關係將有可能因為這次行動出現翻轉,台海危機也不能排除情勢升級到失控的危險。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