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兒童確診怎麼辦?腦炎重症前兆為何?照護者5大須知【整理包】

兒童確診併發腦炎,留意8大前驅症狀
根據指揮中心數據,截至5月23日,全台累計有14名兒童重症個案,其中6人併發腦炎。另外,4名死亡幼童個案中,有3人出現腦炎,讓不少家長擔憂兒童確診後病況。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目前的確有觀察到兒童腦炎個案增加,先前在香港也有此情形,但日韓並無類似報告,是否與華人遺傳代謝,或是環境因子有關,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不過指揮中心提出8大腦炎重症前驅症狀供家長參考,必要時要立即將孩子送醫。八大前驅症狀包含:
- 體溫大於41度
- 持續昏睡
- 持續嘔吐
- 抽搐
- 意識不佳
- 持續頭痛
- 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忽然間全身肌肉收縮)
- 步態不穩
目前四大公立醫療體系,以及各縣市均設有就醫綠色通道,提供學齡前兒童優先照顧。
家中有人快篩陽性,兒童該如何應對?
12歲以下兒童尚未具備完整自理能力,當照顧者或家人呈現快篩陽性,兒童應同步進行快篩,並遵守防疫規定,無論兒童快篩結果為何,都不得到校。
兒童快篩結果為陰性,先等待快篩陽性家人的PCR採檢結果,若家人PCR陽性確診,兒童改列為居家隔離對象,進行「3天居家隔離、4天自主防疫」,隔離期間出現症狀需快篩,自主防疫期間也不得到校。
兒童居隔期間快篩結果為陽性,5月12日起可使用「健康益友APP」或聯繫轄區衛生局,透過遠距醫療,由醫師確認快篩結果並通報,依照輕重症分流原則,進行居家照護或是送醫治療。
若對醫師快篩判讀有疑慮,仍可通知衛生局安排PCR採檢。
小孩確診可以住院嗎?還是居家照護?
根據指揮中心分流收治原則,若是無症狀或輕症的兒童,皆可採取居家照護。但出生未滿3個月且有發燒、出生3至12個月且高燒>39度,經醫師評估有住院治療必要者,收治於醫院。
另外有家長擔心,若家長與兒童僅有一方確診,該如何進行照護?根據指揮中心居家照護指引,未確診者因必要之照護或被照護需求,可與確診者同室,但須佩戴口罩,並注意手部衛生、環境消毒。
兒童居家照護時,家長如何判斷就醫時機?
高醫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李敏生於記者會中指出,12歲以下兒童感染Omicron病毒仍以輕症為主,但症狀明顯,約有6成3會發燒,為成人的3倍。常見主要症狀是發燒,其次為咳嗽、流鼻水,「呼吸急促」是中重症判斷指標。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家長可每日紀錄2至3次的每分鐘呼吸次數。11月以下嬰兒>50次/分;1至4歲>40次/分;5歲以上>30次/分,即屬於呼吸急促。指揮中心也提出兒童確診就醫指引,分為視訊治療與緊急送醫兩大情形:
- 視訊診療或安排就醫
(一)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燒超過39度合併發冷/冒冷汗
(二)退燒後持續活動力不佳
(三)退燒後持續呼吸急促/喘或胸悶胸痛
(四)持續性的嘔吐、頭痛或腹痛
(五)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未解尿 - 撥打119或同住親友自行緊急送醫
(一)抽搐
(二)意識不佳
(三)呼吸困難或有胸凹現象
(四)唇色發白或發紫
(五)血氧飽和度低於94%(如家中有)
(六)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冒冷汗。
兒童居家照護,家長何時解除隔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