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今(22)日發布我國2022年的「同酬日」為2月27日,女性需要比男性多工作58天,才能達到相同的年薪。勞動部分析原因,主要是去年受到疫情影響,才導致拉長了同酬日的天數。
和女同事一起討論文宣內容,每天都努力研發新的文案,勞工黃鈺茹和蕭乃瑄在工作上互相幫忙,也會和男同事謝宇騏共同討論、研發議題,工作默契很好。被問到男女工同不工酬的議題,他們都覺得,如果工作性質相同,卻因為性別差異,導致薪水不同,其實很不合理。
黃鈺茹表示,自己沒有去印證這件事情,但如果真的有發生,則覺得很不可思議,同時也認為不太公平。另位同事蕭乃瑄則說,「法規在動,但是如果資方還是在壓榨勞工,其實也是很多這種狀況。」謝宇騏則認為,玻璃天花板的問題,可能未來在升職方面,主管或是老闆比較傾向以男性為主, 來做為升遷,自然平均薪資就會比較高。
依照主計總處2021年的薪資統計初步結果,女性的平均時薪304元,只有男性平均時薪361元的大約8成4,演算產生的2022年「同酬日」,是2月27日,代表女性需要比男性多工作58天,才能達到相同的年薪。
勞動部統計處處長梅家瑗指出,因外貿暢旺,帶動製造業的時薪,有比較大的擴增,男性的受僱員工占比,是比較高的業別,造成了兩性薪資差距擴大。
勞動部強調,因為疫情影響,導致女性從業為主的餐飲業,無薪假多,時薪也受到影響;可是男性為主的製造業,反而因為宅經濟發達,外銷暢旺,時薪增長幅度大,拉大了兩性的薪資差距。
婦女新知基金會開拓部主任林秀怡表示,特別針對女性會被影響的行業,政府要有相關措施,「但遺憾的是,去年我們5、6月就在講這件事,但到目前為止,沒有看到任何的影響評估」。林秀怡質疑,每年在等這個同酬日,政府是否有提出可以拉近兩性薪資的政策。
婦女團體批評,當初疫情嚴重時,政府想要紓困,卻沒有做性別影響評估,針對女性會受到影響的行業,做出有效的協助,才會導致這波疫情下,女性的薪資明顯受到影響,也拉大了同酬日的天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