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商業服務業紓困 5人以下小公司未強制勞保難受惠

行政院紓困4.0方案,其中經濟部針對商業服務業的紓困方案,補貼方式是以公司有保勞保的本國全職員工數、乘以4萬元計算,但就有商家向民代反映,5人以下公司因未強制投保勞保,多是透過職業工會投保,導致許多小商家只能申請負責人單人4萬的紓困金,希望放寬補助認定。
 
好不容易盼到客人上門,這是眼鏡行當天第1位客人,受疫情衝擊,屏東這家眼鏡行現在一天若有3到5個客人就算多,雖經濟部針對商家有推出營業衝擊補貼,但因為店面就他們夫妻倆共同經營,勞保是透過職業工會投保,所以只領了勞保的生活補助金1萬塊。

眼鏡行老闆蔡次郎指出,「他們(家具行夫妻)都沒有投保勞保,他們從年輕的時候就投保國民年金,但是他現在這樣子的話只有老闆可以領,但是老婆也不能領,但是他兩夫妻共同經營,他們說現在疫情這樣子有誰去買家具。」

經濟部紓困規定,有登記的商業服務業,今年5到7月任一個月營收衰退超過50%、就能申請營業衝擊補貼。非政府命令停業者,金額以公司投保勞保的本國員工數,乘以4萬元來計算;若員工沒在公司保勞保,就只能領負責人1人4萬元紓困金,對員工5人以下小店家來說,幫助有限。

民進黨立委鍾佳濱指出,「基層的很多小店家,因為他們人數加起來沒有超過5個,其實員工跟老闆自己都是加入職業工會,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們就得不到這種企業才能享受到的紓困照顧,以至於大家都唉唉叫。」

由於員工5人以下的公司,不強制老闆幫員工保勞保,反而使小店家難以受惠於這波紓困,讓小店家不得不求助於民代,希望政府能放寬標準,解決他們的困境。對此經濟部商業司也表示,會儘快做出評估。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