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遷院民、工程未環評? 民間質疑樂生重建
黃怡菁 郭俊麟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樂生重建爭議不斷,人權團體質疑衛福部主導的修繕工程,由於衛福部下午舉行督導小組會議,公民團體呼籲,希望衛福部針對相關爭議進行總體檢,程序上也應該公開資訊、充分溝通。
在工程圍籬貼上「騙」字,樂生療養院重建計畫,從入口的「懸空陸橋」興建,到院舍修繕重建都引發爭議。由於衛福部要在10號下午開會討論,但沒有邀請自救會代表擔任列席委員,所以人權團體在上午開記者會抨擊政府黑箱、質疑重建的問題百出,而且工程也沒有先送環評審查。
台灣人權促進會居住專員余宜家說:「這整件事情之所以讓人非常憤怒是說,從這個方案是2017年核定的,從核定至今這3年來,根本院方沒有正式告知院民關於這個搬遷的方案,我們認為行政機關的黑箱埋頭猛做,就為了要完成這個2024年的計畫。」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表示:「政府都一直說陸橋已經蓋下去,錢已經花下去了,所以不願意停止。但是我們現在檢視它整個開發計畫,它是一個需要環評才能做的工程,居然還沒有通過環評就開蓋了一半。」
台大城鄉所學者和青年樂生聯盟則指出,光「懸空陸橋」和電梯就是「不正義」的設計,因為未來坐輪椅或代步車的院民,在無障礙坡道要經過8次的迴轉和旋轉630度的垂直急升,才有辦法回到院區。
青年樂生聯盟成員林秀芃說:「最前面這個大門口的部分,它就做一個電梯以及一個要轉很多次的這個所謂的無障礙坡道,可是因為它轉了太多次,要六百多度,然後要轉八次。所以簡而言之它基本上是一個有障礙坡道。」
樂生保留運動超過15年,在自救會和民間團體爭取下,政府在2017年逐步展開重建,短期計畫是落實院民安養、修復歷史建築,長期目標是成立國家漢生病醫療人權園區,民間團體呼籲計畫應該要總體檢,否則將造成人權園區「沒人權」的尷尬窘境。
在工程圍籬貼上「騙」字,樂生療養院重建計畫,從入口的「懸空陸橋」興建,到院舍修繕重建都引發爭議。由於衛福部要在10號下午開會討論,但沒有邀請自救會代表擔任列席委員,所以人權團體在上午開記者會抨擊政府黑箱、質疑重建的問題百出,而且工程也沒有先送環評審查。
台灣人權促進會居住專員余宜家說:「這整件事情之所以讓人非常憤怒是說,從這個方案是2017年核定的,從核定至今這3年來,根本院方沒有正式告知院民關於這個搬遷的方案,我們認為行政機關的黑箱埋頭猛做,就為了要完成這個2024年的計畫。」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表示:「政府都一直說陸橋已經蓋下去,錢已經花下去了,所以不願意停止。但是我們現在檢視它整個開發計畫,它是一個需要環評才能做的工程,居然還沒有通過環評就開蓋了一半。」
台大城鄉所學者和青年樂生聯盟則指出,光「懸空陸橋」和電梯就是「不正義」的設計,因為未來坐輪椅或代步車的院民,在無障礙坡道要經過8次的迴轉和旋轉630度的垂直急升,才有辦法回到院區。
青年樂生聯盟成員林秀芃說:「最前面這個大門口的部分,它就做一個電梯以及一個要轉很多次的這個所謂的無障礙坡道,可是因為它轉了太多次,要六百多度,然後要轉八次。所以簡而言之它基本上是一個有障礙坡道。」
樂生保留運動超過15年,在自救會和民間團體爭取下,政府在2017年逐步展開重建,短期計畫是落實院民安養、修復歷史建築,長期目標是成立國家漢生病醫療人權園區,民間團體呼籲計畫應該要總體檢,否則將造成人權園區「沒人權」的尷尬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