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周玉山說:「這些不製造蛋白質的這些所謂的非編碼長鏈RNA,是不是真的有生物功能,用這些預測方法,預測它是跟細胞分裂、癌症的成長速度比較快有相關,然後用實驗把它證明出來。」
過去在細胞基因體中,非編碼核糖核酸被定義為「垃圾基因」,近幾年才被學界發現,是影響疾病惡化的重要角色,例如「PTTG3P」。它會和轉錄因子「FOXM1」產生交互作用,活化和肺腺癌細胞相關的基因表現,導致癌細胞增生。
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施柔合表示:「紫杉醇跟順鉑的化療藥物上面,其實它就是會影響到說如果你表現量越高,你的治療效果就是會比較差,我們目前的發現是這樣。」
研究也發現,「PTTG3P」的表現越高,對於部分臨床化療藥物會產生抗藥性,降低治療效果,因此相關研究,可望成為化療評估的生物標記,作為用藥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