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糧署行銷中部好米 請名廚教米食
邱植培 / 彰化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農委會輔導中部種稻米的農民,去申請產銷履歷,種出來的好米常在全國稻米比賽得名,為了行銷中部的好米,也找中部出名的廚師來做米食料理。
精緻的料理一字排開,這些都是彰化地區各餐廳大廚的手藝,農糧署為了要行銷中部的好米,特別設計了這些創意菜色分享給民眾,讓米食料理也可以不單調,進而讓民眾能多多食用米食。農糧署長胡忠一說:「在民國70年的時候,每一位台灣人每一年一個人所消耗的這些稻米重量是98公斤;105年的時候,全台灣的稻米消費量,每一個人每一年的消耗只有44.5公斤。」
農糧署長表示,國人因為飲食習慣改變,所以每人每年所吃的白米量逐年下滑,近年民眾重視食安,各地農會持續協助農民契作、產銷履歷管理,並推廣米食料理、才讓消耗量緩慢回升,但不少民眾認為東部米比較好吃,中部的農民都很不服氣。
彰化縣竹塘鄉農會總幹事詹光信表示:「我們的米非常好吃!第一、我們這個濁水溪的灌溉,我們可以說目前濁水溪,是我們全國最沒有受汙染的河流,我們在這個沿岸,我們中部有這個濁水溪的灌溉,讓我們這些米可以說Q軟。」
中部當地的農會都認為,雖然東部因為汙染少,稻米品質一直都不錯,但中部地區是國內糧倉,而稻米幾乎都是用低汙染的濁水溪水來灌溉,獲獎也無數,加上產量穩定、價格也相對較為平價,整體來看並不輸給東部米。
精緻的料理一字排開,這些都是彰化地區各餐廳大廚的手藝,農糧署為了要行銷中部的好米,特別設計了這些創意菜色分享給民眾,讓米食料理也可以不單調,進而讓民眾能多多食用米食。農糧署長胡忠一說:「在民國70年的時候,每一位台灣人每一年一個人所消耗的這些稻米重量是98公斤;105年的時候,全台灣的稻米消費量,每一個人每一年的消耗只有44.5公斤。」
農糧署長表示,國人因為飲食習慣改變,所以每人每年所吃的白米量逐年下滑,近年民眾重視食安,各地農會持續協助農民契作、產銷履歷管理,並推廣米食料理、才讓消耗量緩慢回升,但不少民眾認為東部米比較好吃,中部的農民都很不服氣。
彰化縣竹塘鄉農會總幹事詹光信表示:「我們的米非常好吃!第一、我們這個濁水溪的灌溉,我們可以說目前濁水溪,是我們全國最沒有受汙染的河流,我們在這個沿岸,我們中部有這個濁水溪的灌溉,讓我們這些米可以說Q軟。」
中部當地的農會都認為,雖然東部因為汙染少,稻米品質一直都不錯,但中部地區是國內糧倉,而稻米幾乎都是用低汙染的濁水溪水來灌溉,獲獎也無數,加上產量穩定、價格也相對較為平價,整體來看並不輸給東部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