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水溪出海口長久以來因為缺乏植被,每年東北風季節常引起沙塵,嚴重影響當地民眾生活,為了解決揚塵問題,第四河川局與雲林縣府聯合治理,以水覆蓋、綠覆蓋等工法改善環境,現在甚至成為野鳥樂園,目前四河局將再斥資4700萬元結合地方創生打造成生態基地,讓民眾能到此遊憩。
彰化溪州有民眾的住家出現裂縫和房屋受損的狀況,而且有逐年擴大的現象,他認為是因為國軍長期在濁水溪畔火砲射擊所導致,要向軍方申請賠償。軍方說明,也要求要有第三方公正單位舉證才能申請。
為了要改善濁水溪揚塵問題,近年來中央與雲縣府合作共同以綠覆蓋、水覆蓋等防治揚塵措施漸看到成效,揚塵事件日從106年共59天降到110年只剩6天,但為了再改善斗六市地區空品,環保局也邀集專家學者匯集意見,針對斗六地區空品問題研擬改善政策,改善市區空氣品質。
夾在大肚溪口和濁水溪口之間的彰化海岸,在河流與洋流的沖積下,造就出全台最大的泥灘地,孕育了豐富生態。不過,芳苑和大城沿海,卻長期遭受紅樹林和互花米草兩種外來植物大舉入侵,最內陸的灘地,幾乎要變成樹林。
水利署地層下陷監測資料顯示,今年5月份雲林縣地層下陷面積達到502平方公里,後來透過濁水溪河槽補水地下水位陸續回升,下陷面積減緩,但也比去年還要多,持續推動農田轉作、開闢補注地下水源,以減緩下陷確保高鐵安全。
東北季風來襲,昨(22)日位在濁水溪沿岸,颳起風速每秒22公尺,如輕颱的強風。以往若是東北季風強,位在麥寮鄉因揚塵根本無法看到北岸的彰化,但經第四河川局與雲縣府共同治理,透過水覆蓋在濁水溪挖22個水井、抽取伏流水,再埋一公里水線與設200個灑水器抑制揚塵,目前獲得有效控制未達紫爆。
雲林縣濁水溪南岸林內鄉段,目前在施做第四水力發電工程。不過兩個月以來,台電所委託的包商未做好圍籬、工地防塵護網與噴水,造成鄰近林北村、林中村揚塵嚴重。居民因為生活品質受影響聚集到工地抗爭,要求立即改善,工程單位允諾改善後才會復工。
為了解決雲林沿海地區文蛤、蚵殼等養殖殼貝廢棄物,造成環境與衛生髒亂。雲縣府在萡子寮漁港南側,增設殼貝類廢棄物暫置場,提供養殖業者暫置文蛤等殼貝類廢棄物,再加工做為濁水溪定砂用料或飼料添加物,希望不僅減少文蛤殼亂堆置,也能將農廢變身循環再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