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國人食米量 農委會鼓勵米穀粉取代麵粉

林靜梅 林志堅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國人在二、三十年前,稻米消費量每人每年有七十多公斤,但在前年下降至剩45公斤,現在農委會致力推廣稻米與加工製品,鼓勵以米穀粉取代麵粉,才讓米食消費量小有起色。

來到台北擺攤,西螺農會不只要促銷西螺在地生產的稻米,還賣起米吐司與米饅頭,農會表示,每年大約有一成左右的稻米拿來做加工品,農會會以高於市價的價格,跟農民契作,讓農民收入增加兩三成。

西螺鎮農會秘書沈培昇指出:「比如說它是在市價,一般(百公斤)900元來講,我們可能就用950作收購,所以農民無形中也增加收入。」

致力稻米更多元使用的,還有來自高雄的糕點業者,開發出用有機米做糕點,不過老闆陳豐偉坦言,米蛋糕價格較一般蛋糕高,在南部比較難賣,來台北銷路較好,但還是為了理念苦撐下去。

陳豐偉說:「我們一直希望能夠推廣有機,因為它對土地比較友善,不要說我們的下一代,下一代就看不到那些田野的風光。」

農委會農糧署主秘陳啓榮也指出:「這兩三年來米食的消費已經有小量回升,大概在一兩公斤。」

為了提升國人吃米量,農政單位努力辦活動推廣,評選優良稻米,最新推出米糧俱樂部,加line送50元抵用券,農糧署表示,去年約花了2000萬的推廣費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