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鄉農會把鄉內自產的黑豆,做成多種產品行銷,比如做醬油和泡茶,但是去年的收成還有五成黑豆賣不出去,約170公噸惹來農民的苦惱和生氣。鄉里農民沒想到配合農糧署政策,栽種110公頃黑豆,竟然沒市場。
新港鄉農會總幹事陳永華表示,「因為我們稻米生產己經過量,政府希望我們雜糧進口那麼多,希望可以輔導一些農友來種雜糧、種黑豆,這也是政府選的項目之一。」
新港從3年前推廣契作黑豆,剛開始農民不適應,又碰到颱風影響收成,原本意願不高,但農會持續宣導。去年栽種面積達110公頃,是全台各鄉鎮最大,卻發現銷售困難。
新港從3年前推廣契作黑豆,剛開始農民不適應,又碰到颱風影響收成,原本意願不高,但農會持續宣導。去年栽種面積達110公頃,是全台各鄉鎮最大,卻發現銷售困難。
農糧署解釋,主因是國人對國產黑豆較不熟悉。農糧署南區分署長姚志旺指出,「包括豆漿、豆腐、或是醬油,很多都是用國外進口的,這些豆子去做的,那我們現在是說除了推動大糧倉計畫,就是鼓勵農民種國產的,也鼓勵消費者吃國產的這些雜糧。」
農糧署強調會持續媒合廠商購買,不過農會表示,國產黑豆價格比進口高2、3倍,農民沒信心,目前鄉內種植面積己經減半,若政府要鼓勵國產安全雜糧,應該有減少進口等配套。
農糧署強調會持續媒合廠商購買,不過農會表示,國產黑豆價格比進口高2、3倍,農民沒信心,目前鄉內種植面積己經減半,若政府要鼓勵國產安全雜糧,應該有減少進口等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