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濟分化IPS細胞 治療失明新突破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幹細胞療法有一項新突破,花蓮慈濟醫院眼科研究中心可望修復視網膜病變與視神經受損,為失明患者帶來希望。
為培育視網膜相關細胞,花蓮慈濟醫院眼科研究中心以三年多時間成功分化人體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將此(IPS)再分化為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感光等細胞,過程相當繁瑣且時間長,一不小心就得從頭再來。
花蓮慈濟醫院眼科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溫耀增解釋,「它有一點點像是在模擬我們人類在胚胎的時候發育、長出眼睛的狀況,所以像這樣視網膜發育,我們先前一做、要它成熟,可能需要半年到一年,這中間如果你有一些失敗,像細胞汙染或環境沒有控制,可能這半年就浪費掉了。」
根據慈濟眼科中心的數據,台灣65歲以上人口約有10%離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其中30%患者會退化失明,目前臨床治療都以注射藥物為主,尚無有效治療方式,如今成功分化出IPS細胞,將為治療帶來希望。
花蓮慈濟醫院眼科研究中心主任蔡榮坤表示,「包括青光眼、視神經萎縮、外傷造成的視神經萎縮這些病人,我們可以利用這些視神經細胞的移植方式,可能可以為他們帶來一股視力。」
但此幹細胞治療法目前還在研究階段,今年才開始進行動物實驗,至於未來能否應用在人體眼球相關病變治療,得視後續成果,沒有時間表。
為培育視網膜相關細胞,花蓮慈濟醫院眼科研究中心以三年多時間成功分化人體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將此(IPS)再分化為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感光等細胞,過程相當繁瑣且時間長,一不小心就得從頭再來。
花蓮慈濟醫院眼科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溫耀增解釋,「它有一點點像是在模擬我們人類在胚胎的時候發育、長出眼睛的狀況,所以像這樣視網膜發育,我們先前一做、要它成熟,可能需要半年到一年,這中間如果你有一些失敗,像細胞汙染或環境沒有控制,可能這半年就浪費掉了。」
根據慈濟眼科中心的數據,台灣65歲以上人口約有10%離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其中30%患者會退化失明,目前臨床治療都以注射藥物為主,尚無有效治療方式,如今成功分化出IPS細胞,將為治療帶來希望。
花蓮慈濟醫院眼科研究中心主任蔡榮坤表示,「包括青光眼、視神經萎縮、外傷造成的視神經萎縮這些病人,我們可以利用這些視神經細胞的移植方式,可能可以為他們帶來一股視力。」
但此幹細胞治療法目前還在研究階段,今年才開始進行動物實驗,至於未來能否應用在人體眼球相關病變治療,得視後續成果,沒有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