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
-
美疑滲透離間丹麥與格陵蘭 丹外長召見美駐丹代辦求解釋
|全球全球最大島嶼格陵蘭,今(2025)年頻頻成國際焦點,因為美國總統川普多次公開表態,想要取得主權,儘管格陵蘭政府與宗主國丹麥都明言不賣,川普沒有收手,甚至拒絕排除動武可能。最新曝光的,是丹麥廣播公司報導,至少3名與川普有關的人士,疑似在當地展開認知滲透,試圖挑撥格陵蘭與丹麥的關係。
-
全台8縣市發布高溫燈號 新北新店下午2時37.2°C
|生活氣象署今(23)日對全台8縣市發布高溫燈號,高雄有民眾為了防曬,直接在個人行動器具加裝陽傘跟風扇,遭警方開罰。高溫天候讓戶外工作者面臨的熱危害日益嚴峻,勞動部今日上午舉辦高氣溫作業熱危害預防示範觀摩,並公布新版預防指引,希望從制度面強化職場防護。
-
台南男子騎單車直衝人行地下道 警:違反《社維法》將追查
|地方一名男子11日晚間直接把自行車騎進台南公園路圖書館旁的地下道,速度之快讓民眾直呼太危險。由於這地點有不少遊民棲身,警方將調閱監視器追查,同時也強調單車行駛人行道不只違反《道交條例》也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最高可處拘留或1萬2000元以下罰緩。
-
國土署辦10大需改善人行道票選 8上榜路段位台中市
|地方內政部國土署推出街道醫生計畫,在網上讓民眾票選出全台10大最需改善人行道,但目前結果顯示前10名當中台中市就占了8處路段,而且前4名都在台中市。台灣交通安全協會建議應該修改公路路線設計規範,以及改善以建築物退縮空間當成人行空間的現狀,才能進一步改善。
-
高雄地方盼拆低使用率天橋 市府:使用年限到才能報拆
|地方過去為了保障行人及學童安全,高雄有幾十座人行天橋及地下道,大多在學校附近,養護單位不一。隨著行穿線及號誌廣設,天橋和地下道愈來愈少人使用,有些甚至廢棄,也讓不少地方爭取拆除天橋或地下道。對此市府回應,天橋或地下道使用年限都在40年,除非牴觸公共建設等特殊因素才會優先排拆,否則只能先凝聚地方共識後,等待年限到再報拆。
-
警破獲10改造槍械處 共查緝141幫派犯罪組織
|社會刑事局今(31)日下午發表肅黑掃槍成果,從今(2025)年2月24日至3月7日間共查緝幫派犯罪組織141個、犯嫌861人,不法金流達5457萬餘元,並破獲改造槍械場所10處,成果豐碩;至於先前竹聯幫主過世有不少政要列名治喪,警政署長張榮興強調列名屬於個人行為,但如有不法警方都會依法究辦。
-
從雙黃線間隔處穿越馬路遭開罰 警:百米內有行穿線
|地方嘉義有民眾直接穿越馬路,但腳踩到雙黃線,當場收到一張違規罰單,民眾拍影片PO網提醒大家,不過警方表示,穿越地點前後100公尺都有設置行人穿越道,無論有無踩到雙黃線都是違規行為。
-
台灣交通混亂的癥結,道路設計不良、缺乏使用效率【獨立特派員】
|生活道路設計關係著我們使用是否安全,背後需要專業的規劃。檢視現況,道路的配置不但缺乏效率,也容易造成人車混流的衝突,問題就出在長期以來相關設置規範不明確、專業人才的缺乏。今年初,交通部終於公布詳細的設置規範,不過既有道路存在的問題,要改起來卻是項巨大的工程。
-
廣設人行道成共識,為何推動仍困難重重?【獨立特派員】
|社會行人地獄議題發酵後,廣設人行道成了共識。但在台灣要劃設人行道困難重重,只要當地商家、住戶反對,這些基礎設施就難以施作。反對的理由多半是無法停車、影響生意。校園周邊沒有人行道的狀況也不少,家長不放心讓孩子走在馬路上與車爭道,也變相鼓勵汽機車接送,衍生出違規亂象。
-
4年400億人行安全計畫,路口改善恐急就章?【獨立特派員】
|社會4年400億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在2023年中正式啟動。然而道路改善需要通盤檢討,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如果地方政府為了拿到全額經費而急就章,可能只挑容易的項目做,而無法有效改善交通問題。亟待改善的路口有些沒有納入名單、該做的行人設施沒有做完全,問題出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