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名
-
立院初審通過博愛座正名優先席 刪除老弱婦孺用語
|政治近年來屢屢發生老人家和年輕人為了博愛座爭吵的情況,立法院今(23)日初審通過《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的修正草案,將「博愛座」正名為「優先席」,希望在這個會期完成三讀。
-
交通部支持汽燃費正名 電動車擬2030年起開徵
|生活為提高電動車輛市占率,達淨零碳排及能源轉型相目標,目前電動小客車皆免繳汽車燃料使用費。不過汽車燃料使用費由交通部統籌分配,主要用在道路養護,交通部規劃2030年起也對電動車開徵。民代建議,將汽燃費正名為公路使用養護管理費;交通部表態支持,目前也正請運研所研擬徵收規範。
-
美議員提案正名台灣駐處 前駐美官員:真正更名仍有段路
|全球美國跨黨派參議員提出法案,要求美國行政部門把「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改名為「台灣代表處」。長期友台的提案議員匡希恆(John Curtis)指出,能體現台灣駐美代表處代表台灣民眾,而不只是台北市的經濟利益。前駐史國大使趙麟認為,美國國會友台善意不斷,但能否真的更名,主要還是在美國行政部門能否執行,因為能預料到北京一定會反彈。
-
美跨黨派參議員攜手提案 為我駐美代表處正名「台灣」
|全球美國跨黨派參議員12日攜手提出《臺灣代表處法》,要求美國行政部門將目前台灣駐美代表處「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且須連同美國政府內部文件一併進行更名。這部法案過去2度被提出都未能實施,但提案議員對本次法案過關更為樂觀,因為現任國務卿盧比歐剛好就曾參與2023年版提案。
-
數百名驗光師要求英文正名 爭取獨立配目鏡
|今日(初6)有數百名驗光師去到立法院抗議,要求衛福部共驗光師的英文正名,袂使閣寫配鏡師。毋過,眼科醫學會就起不滿,講驗光師欲討的英文正名,可能造成大眾誤解。(新聞標題、導言為臺語文)
-
驗光師集結抗議要求英譯正名 衛福部:涉業務重疊待討論
|社福人權數百名驗光師今(6)日聚集在立法院前陳情抗議,要求衛福部將驗光師英文翻譯正名為國際通用的Optometrist,而非配鏡師,不過卻引發眼科醫學會不滿,質疑變相擴張業務。對此衛福部強調,驗光師若更改英文名稱,恐怕還涉及相關業務重疊,將持續與醫事團體討論,擬定共識。
-
「臺灣隊」名聲愈來愈響 民團呼籲趁機會正名
|民眾真關注世界12強棒球賽,咱代表隊隊長陳傑憲佇冠軍賽摃出三分homerun了後,佇胸坎比一个四角形的手勢,伊講這是代表臺灣的意思。就有民間團體講,這擺的比賽毋但國內濟濟民眾攏叫咱家己臺灣隊,國外也有媒體用臺灣隊這个名。民團主張咱應該推動正名,予咱的代表隊佇未來的賽事,通用「臺灣隊」這个名出國比賽。(此則新聞標題、導言、內文皆為臺語文。)
-
辜寬敏基金會報告 呼籲總統共國家正名臺灣
|最近佇咧國際上針對2758號決議無牽涉臺灣的討論有真濟,而且頂禮拜咧雙十大典,總統賴清德對兩岸關係的論述,嘛真受外界關注,辜寬敏基金會今仔日發佈「2024國家無正常關鍵報告」,毋若呼籲總統重視臺灣正名的重要性,報告當中嘛指出像路名中國化、奧運用CHINESE TAIPEI參賽等等問題,對臺灣的影響。(此則新聞標題、導言、內文皆為臺語文。)
-
探勘紀錄上百處部落生活據點 太魯閣族耆老10年尋根集結成書
|地方為了要讓部落子孫不要忘記自己族群根源,花蓮太魯閣族耆老黃長興花了10年時間走遍深山田野,調查記錄各部落過去傳統領域與遷徙史,適逢太魯閣族正名20週年,黃長興將成果發表成書,要讓部落青年知道自己從哪裡來。
-
檢視《國家語言發展法》成效 立委要求將閩南語正名為台語
|文教科技台灣除了華語之外,還有台語和客語等多元語言,政府也持續推動相關的語言傳承和保存。立法院教委會邀集文化部和教育部等單位,探討《國家語言發展法》的推動成效,朝野立委關注現行的各語言師資相關認證是否缺乏,也有立委要求將「閩南語」正名為「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