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
-
諾貝爾經濟學獎出爐 加籍得主:貿易限制愈多創新愈弱
|全球壓軸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名單昨(13)日出爐,由3位學者以「創新與創造性破壞,如何推動經濟成長、並提升全球生活水準」研究,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殊榮。其中一名加拿大籍得主,特別對貿易戰提出警告,他認為國際貿易限制愈多,創新就愈被削弱。另一名法國籍得主也警告歐洲,應該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資,不能讓美國和中國擁有主導地位。
-
研究闡釋創新驅動經濟成長 3學者共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文教科技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今(13)日出爐,由美國和以色列雙重國籍的學者莫基爾、法國學者阿吉翁和加拿大學者郝伊特,3人共同獲獎,表彰他們解釋創新驅動的經濟成長,而這也是年度諾貝爾最後一個公布的獎項。
-
諾貝爾經濟學獎3學者共獲殊榮 研究科學如何推動經濟飛快成長
|文教科技2025年諾貝爾獎最後一個獎項「經濟學獎」,得主於今(13)日晚間揭曉,由莫基爾(Joel Mokyr)、阿吉翁(Philippe Aghion)、豪伊特(Peter Howitt)3位學者共同獲獎,表彰3人以不同方式解釋為何過去200年全球經濟飛速成長。
-
搞笑諾貝爾獎主題聚焦「消化」 營養學獎揭鬣蜥最愛起司比薩
|全球2025年的搞笑諾貝爾獎18日舉行頒獎典禮,今年的主題是「消化」,得獎的名單包括把牛塗成像斑馬的條紋,就可以減少吸血蚊蠅的叮咬,而這個生物獎的得主為日本,還有研究鬣蜥最喜歡吃的比薩口味,以及喝了酒的人,竟然比清醒的時候更能講好外語。
-
川普將簽署《大而美法案》 有哪些內容?對台灣有何影響?
|全球美國國會3日通過總統川普推動的《大而美法案》,將在國慶日送交川普簽署成法。《大而美法案》涵蓋大規模減稅和支出政策調整,且鼓勵企業提高生產力,法案主要有哪些項目?美國人是否支持?對台灣又會有何影響?
-
諾貝爾經濟獎探討國家長期繁榮 民主促經濟但難立竿見影
|全球今年諾貝爾獎、最後一個獎項、經濟學獎,昨(14)日傍晚公布,由3名美國學者共獲殊榮,分別是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艾塞默魯、強生,以及芝加哥大學的羅賓森;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3人在社會體制如何形成,並影響繁榮發展的研究,做出卓越貢獻。
-
-
諾貝爾經濟學獎3學者共同獲獎 研究國家繁榮與貧窮之背後原因
|全球2024年諾貝爾獎頒布到尾聲,今(14)日公布3位學者共同獲得經濟學獎,分別是達龍·阿傑姆奧盧、西蒙·約翰遜及詹姆士·魯賓遜,獲獎原因為研究社會制度如何形成及影響國家繁榮,解釋了為什麼有些國家富裕而有些國家貧窮,並證明了社會制度對國家繁榮的重要性。
-
地緣政治加全球最大人口紅利 迅速崛起的印度在莫迪連任後有何影響?
|全球現任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成功連任第3個任期,由於印度崛起迅速且鄰近中國,西方國家積極扶持以制衡中國。印度為什麼迅速崛起?經濟快速成長的背後,又面臨著什麼樣的問題?
-
香港科大打造AI講師 虛擬愛因斯坦講授遊戲理論
|全球AI浪潮來襲,生成式工具推陳出新的速度也超乎想像,徹底顛覆工作與教育的樣貌,身處教育第1線的教授也正面接招。香港科技大學打造亞洲首批AI虛擬講師,分擔教學工作,期望激發學生更多的創造力與新思維。而真實機器人技術也有新進展,德國研發人形AI機器人,預計10年內上線,供家戶勞務使用。